懂得放下的智慧


文/星如法师

 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验──坐在行驶的车上,望着窗外的风光,看似外面的景物在移动,实际上,移动的是自己。遇到问题,若未能厘清事实的真相,则容易陷入类似的迷思。自己过去也和许多人一样,总认为生活中的不顺遂,皆来自于外境。直到听经闻法后,人生才开启了另一片天空。

  人与人相处,难免因为生长背景不同、价值观有异,而产生摩擦、冲突,不是诤论得面红耳赤,就是怯懦逃避。《六祖坛经》中云:「于世间善恶好丑,乃至冤之与亲,言语触刺欺争之时,并将为空,不思酬害。」最初一听闻到这个道理,便觉得这个道理实在是太好了,但该如何落实呢?经文接着提到:「念念之中,不思前境。若前念今念后念,念念相续不断,名为系缚。于诸法上,念念不住,即无缚也。」心有所住着,始终得不到解脱,当下这念心如如不动,一切不住,则能不被烦恼、妄想束缚,便不会妄造恶业。所以现在在面对境界时,常提醒自己要「念念不住」。

  佛陀时代,有一位梵志双手各持一花前去供养佛。佛教其放下,梵志便放下左手的花,佛又说:「放下」,梵志便放下右手的花,佛再说:「放下」,梵志不解地问:「我今两手皆空,更教放下什么?」佛说道:「我不是要你放下手中的花,你真正要放舍的是外六尘、内六根、中六识,这些全都要放下;舍到无可舍处,就能够解脱生死。」梵志闻法,当下舍却一切,悟无生法忍,得解脱自在。

  长久以来,因六根攀缘六尘,产生六识分别,使我们的心动荡不安,不能自在。古德云:「手把青秧插满田,低头便见水中天;六根清净方为道,退步原来是向前。」「退步」是「向前」的铺陈,能退让、放下,会发现更宽广的内心世界在其中。世间法很多是加法,例如学习知识、努力追求好的生活,总认为要尽量多学,要得到更多才行;修行则是减法的哲学,要放下执着、欲望、烦恼,放下得愈多,愈能与道相应。

  放得下,也要能提得起,进一步要积极断恶修善,如《金刚经》云:「以无我、无人、无众生、无寿者,修一切善法,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」修一切善,不执着一切善,如此,人生便走在觉的大道上,步步光明。


单元首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