反躬自省 落實修行


文/星霽法師

  《佛說四十二章經》云:「人有眾過,而不自悔,頓息其心。罪來赴身,如水歸海,漸成深廣。」每天,我們身口意的造作,多半隨順著習氣而為,善惡業夾雜,造業受報,以致輪迴生死。「若人有過,自解知非,改惡行善,罪自消滅。如病得汗,漸有痊損耳。」若願意落實反省、檢討、改正,找出錯誤,修正不清淨的身口意三業,定能戰勝習氣,步步趨向光明。

  反省檢討是使自己進步成長的動力。《中庸》云:「君子內省不疚,無惡於志。君子之所不可及者,其唯人之所不見乎。」古之君子,在他人不見不聞處亦能善自謹慎、檢束言行,使無愧於心、無惡於志。因為能在隱微處落實觀照,是以能不斷地向上提升。

  東漢末年的管寧,一次乘船渡海時,遇到暴風雨,眼看船就要翻覆,船上的人無不虔心懺悔、祝禱,望能平安度過難關。當時的管寧自省:「吾嘗一朝科頭,三晨晏起,一次不冠如廁。過必在此耳!」在諸如衣冠不整、晚起等威儀細行、生活習慣上,古時的賢哲都能用心觀照,如此嚴謹的行持,令經常隨性而為、粗枝大葉的自己深感慚愧。

  自我反省,在日常生活中,自己有太多的漫不經心,例如:走路時,拖履作聲;用齋時,未能食存五觀;出坡時,失覺性,導致自己或他人受傷……且不但自己沒做好,還拿著高標準在審視他人。當身旁經過的人拖履作聲、當他人拿著出坡工具碰撞到自己時,內心慣性的惡念便會生起。不斷往外看,讓自己的念頭紛雜,充滿負面心念,也錯失當下該好好走路、吃飯、出坡的用功因緣。

  直到一次上佛門行儀課時,教授法師提醒:「學習威儀,是拿來要求自己,不是拿來要求別人。」當下頓然醒悟!問自己,平日裡常講的觀照,到底是在觀照自己,還是在觀察別人?不斷向外看,只是在強化我執、我見,養成更深厚的習氣,如此,不但自己的修行不會進步,各種的分別、比較,更會讓自己的內心充滿煩惱。體認到:觀照,是要向內看,看自己,不是看別人。就像開山祖師惟覺安公老和尚過去領園頭職時,總是戴著斗笠,將視線收在一尺內,攝心用功、精進參究,不攀緣外境。

  轉換角度,將總是用來審視他人的心力和眼力,用來觀照自己,發現自己在威儀細行、禪定養成、教理薰修等方面的工夫,都很淺薄,就像樹沒有向下扎根一般,不需大暴風,只要微風吹動,整棵樹便會搖晃。思及此,努力尚恐不及,哪還有時間和心力用在評量他人?看守好自己的心,不讓心跑掉、不讓心打妄想,始終就是在心地上安住用功,修行才有可能提升。

  六祖大師云:「世人若修道,一切盡不妨,常見自己過,與道即相當。」不斷地反觀自照,一次又一次將向外攀緣的念頭收回來,覺察到有過失,就是勇敢地發露懺悔,不覆藏,不落入掉悔中,亦不妄自菲薄,進一步從中反省、檢討、改正。從反省檢討中一步步踏實、成長,這便是修行。肯定如是持續努力,最終定能漏盡煩惱,回復清淨!


單元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