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得十多年前,晚课刚下殿,走到鹿野苑时,正好遇到开山祖师在巡山,赶紧把握因缘向师父请示用功的方法,师父慈悲开示:「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,自净其意,是诸佛教。」多年来,始终不忘恩师所教,一直将此偈语当作修行用功的依准,朝这方向努力。
《出曜经》中,对于此偈的内涵如是诠释:「诸佛世尊教诫后人,三乘道者,不以修恶而得至道,皆习于善自致道迹,是故说曰:『诸恶莫作』。」「修行人普修众善……见恶则避,恒修其善。所谓善者,止观妙药烧灭乱想,是故说曰:『众善奉行』。」「心为行本……行人执志自练心意,使不乱想,如是不息,便成道根,是故说曰:『自净其意』。」「如来演教禁戒不同……吾所成佛王三千者,皆由禁诫惠施所致也,是故说言:『是诸佛教』。」过去诸佛以此教诫弟子,开山祖师亦如是教导弟子们。
此〈七佛通戒偈〉,自己尤以「自净其意」为努力之标的,因心所思所想会驱使身、口去造作,而产生种种善恶业报。《大学》中云:身有所忿懥、有所恐惧、有所好乐、有所忧患,则不得其正。当心偏一边时,对于人、事、物就无法以平等心、慈悲心来对待,起贪、瞋、痴、慢、疑等烦恼,甚至蒙蔽自心去造作恶业,而致不断地轮回生死。
每个人的想法、看法、习惯皆不同,相处或共事,难免有意见不合之时,反观自己在生活中,每当不顺己意时,瞋心即起,百障万门也随之而开,接续着的是言语不和悦、各种负面想法和恶念,如浪潮般一波接着一波,与他人结了恶缘。虽知烦恼从心而起,要调伏、转化烦恼,必须从心入手,但落实起来并不容易。
白居易曾向鸟窠道林禅师请法:「如何是佛法大意?」师云:「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。」白居易曰:「三岁孩儿也解恁么道。」师曰:「三岁孩儿虽道得,八十老人行不得。」知易行难,长久以来养成的惯性,遇到不如意境界,恶念常起得比善念快。从开山祖师的教导,和身旁众多善知识的引导,让自己知道今生所遭遇到的种种不如意,是过去所种的因而感得的果报,若不想再受苦,从现在起就不要再造恶因,即是要「诸恶莫作」。更进一步要「众善奉行」,如:起心动念要皆是善念、持戒清净、落实观行以转化烦恼、薰修教理以建立正知见,运用学习到的佛法利益众生……心心念念、所言所行皆不离善法,则诸恶就无缝可入,此既是「众善奉行」,也是「自净其意」。能如此,心自然能正,能养出大无畏的精神,照破无明烦恼。
反躬自省,人生这一路走得跌跌撞撞,而这许多绊脚石都是自己搬来的。知道问题所在,是好的开始,提醒自己要不忘恩师所教:「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,自净其意,是诸佛教。」修正自己的身、口、意,不妄造作,如是依教奉行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