萬緣放下心作主


文/星晴法師

  禪修的目的,是為了定心、淨心、明心。佛學院在期末考後,安排了禪修課程,讓學僧們藉由禪坐,讓心水沉澱,淨化這念心。

  佛法講:凡夫眾生一天一夜,有八億四千萬個念頭。從早到晚,我們的念頭太多,要將念頭歇下來,必須用止觀法門,開山祖師惟覺安公老和尚在《禪七開示2》一書中指導三個法門:數息、觀息、中道實相觀。七天的禪修,自己依著老和尚的教導用功,剛開始前二天,塵勞較重,修數息,數著數著就睡著了,檢討反省問題所在,想起教授師曾說過:「如果平時心就是散亂的,在打坐時如何能攝心?平常就要練習收攝身心,打坐時才不會昏沉。」於是開始注意自己在早晚課誦時、走路時、用齋時,有沒有攝心,練習動中也要能作主、能攝心。

  禪修期間,除了靜坐,自己會藉由行香、跑香,使氣血通暢以調身,調心則持續用老和尚所開示的三個法門用功。透過數息、觀息,一段時間後,心定了,就自然改為中道實相觀。若覺察又起了妄想,便再回到數息、觀息,待妄想止息,再回到中道實相觀,如此迴互用功,漸漸地,覺得心愈來愈清明、平靜。

  盤腿腿痛時,思惟:腿是四大假合,緣起性空,一放腿後,腿的痛酸麻很快就消失,腿痛也是空性……在思惟的過程中,因為注意力轉移,腿痛的感受就變得不明顯,甚至沒感覺到腿痛,可見這腿痛的感覺也是虛妄不實的,但若不懂得用功,心無所靠時,就容易住著在腿痛上。由此體會到轉念的重要,當心住著在煩惱上時,便覺得煩惱很真實,如《六祖壇經》云:「前念著境即煩惱,後念離境即菩提。」煩惱即菩提,若提起覺性,正念現前,了知「凡所有相皆是虛妄」,了知煩惱的本質是空性,不著境,便能回復心的本然清淨、靈明。

  禪修期間,每天如此調心來澄清這念心,終於在禪修的最後一天,坐到二支好香,此時不僅對老和尚所教導的方法更深信不疑,也體會到不斷在因上努力的重要!《付法藏經》云:「善知識者,即是得道全分因緣。」修行一路走來,感恩老和尚及教授師們的慈悲教導,依著善知識的教導,萬緣放下,老實修行,保持覺性,讓清淨心時時現前,作自己心的主人,才是真正的用功!


單元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