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德云:「春有百花秋有月,夏有涼風冬有雪,若無閑事掛心頭,便是人間好時節。」記得自己初初聽到這首偈子時,是在剛開始上禪修課時,當下就很喜歡偈子最後所說的「若無閑事掛心頭,便是人間好時節。」當時的自己對於生活、工作等都覺得很迷惘,想找到內心的平靜,因緣際會,在朋友的介紹下到精舍禪修。每次上完禪修課,感受到內心充滿了正能量,也因這樣,每星期最期待的就是上禪修課,從原本一星期只上一天禪修課,到後來每天下了班就往精舍跑……漸漸地萌發了想出家修行的念頭。
起初,自己認為出家後就能過著內心平靜的生活,但出家後進佛教學院,和一群師兄弟二十四小時共同生活在一起,初初共住的過程中,自己很注意觀察他人的言行是否如法,因此容易為了他人的言行,落入境界的分別中而心生煩惱;如果被他人以不佳的語氣對待,內心就會產生負面的情緒。
後來透過在佛學院的薰修,慢慢了解到,修行不是在修正別人,而是修正自己,如古德云:「見賢思齊焉,見不賢而內自省也。」當看見別人好的地方,自己就好好學習;看見別人不好的地方,不是內心起煩惱,而是反觀自己是否也有一樣的習氣,若有,就要改正並自我警惕。
一年來的佛學薰修,漸漸感受到,修行有如調整姿勢,平常都覺得自己的姿勢沒問題,後來經過檢查才知道自己脊椎側彎,姿勢不正;如同未學佛前,覺得自己還不錯,當透過聽聞佛法,才知道自己有貪、瞋、慢、癡、邪見等煩惱。要徹底改正自己的問題,就要在平日生活中時時刻刻注意自我修正。修行沒有別的,就是在平日的行、住、坐、臥中不斷地自我調整及成長。
自己對於「見不賢而內自省也」也有更進一步地理解──看見別人不好的地方會在意,是因為自己也有著和對方相同的習氣。當這樣思惟,才明瞭原來內心無法平靜,不是外境的問題,其實都是自己心中的煩惱所造作的,要找到內心的平靜,需要透過每日的反省、檢討、改正,慢慢轉化煩惱。
修行由自省開始。藉由反省與觀照,消除心中的煩惱與人我是非,一一看破、放下,面對一切逆、順境皆能無住生心,念念無有掛礙,就是「無閑事掛心頭」。能掌握自己的心,不隨境轉,則何處不是「人間好時節」!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