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佛法的智慧積極行忍


文/見非法師

  我們所處的世界,名為「娑婆」,有堪忍之義,指這個世界的眾生堪於忍受諸煩惱而不肯出離,故名為忍。忍辱,亦是菩薩所修習的六波羅蜜法門之一。然而,此土眾生的堪忍,有別於菩薩的忍辱波羅蜜。

  菩薩行忍辱是以佛法的智慧及大慈悲心為基礎,積極地修忍辱行,而非消極的忍耐。若遇到不如意境界,只是一味地消極強忍,當理智無法壓制不滿的情緒時,情緒便會爆發,失去控制,甚至以言語或行爲傷害他人;就算理智暫時能夠戰勝情緒,内心當中仍有種種念頭起伏不停,無法獲得片刻安寧,更往往因過度壓抑,使得情緒鬱悶,導致身心不調。

  佛法教導我們的「忍」是要以「智慧」為前導。過去釋迦牟尼佛住世時,有一位佛弟子名為須賴,十分貧窮,但他對於貧苦絲毫不在意,寡欲知足,修行梵行。因其一心向道,願心堅定,聲名遠播。忉利天主釋提桓因擔心若須賴繼續修福修慧,自己天主的位子恐將不保,便以神通力化作一群人到須賴家中,不斷對其嘲笑辱駡,刀杖相向,須賴忍力慈仁,不瞋不惱;又改以財寶及美色誘惑,試圖動搖須賴的修行,須賴皆不為所動。釋提桓因很是驚訝,便親自前去詢問須賴其修行的目的何在,須賴答道:縱然忉利天主位高無比,仍無法遠離生、老、病、死苦,且世間無常,又何必渴求世間的一切呢?我只希望所有眾生都能遠離苦海。釋提桓因聽了須賴的回答,十分感動,讚歎他的大慈悲心,及難行能行、難忍能忍的堅定願力,於是發願帶領諸天護持須賴的修行。

  「因地心,果地覺」,修行最重要的就是因心,修習「忍」也是如此。須賴修行的因心並非為了自己,而是為了眾生,因此不論是面對辱駡威脅,或是財色的誘惑,一切順逆都能忍。遇到境界,沒有智慧的強壓情緒,吃力不討好;相反地,若能運用佛法的智慧來藉事練心,不僅能化除自身的煩惱,乃至能更進一步發起無上菩提心,為眾生而忍,則能成就自利利他的菩薩行。如此行「忍」,才是正確、積極的修忍辱之行。

 


單元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