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麼是慈悲?「慈」者與樂,「悲」者拔苦,「慈悲」意即給與眾生安樂,拔除眾生的痛苦。什麼是瞋恚呢?「瞋」者發怒,「恚」者忿恨,「瞋恚」意為心懷忿恨、氣憤發怒。
一念瞋心起,能燒盡一切善法功德。佛經中記載一則公案:過去有一位阿耆達王,在世時廣立佛塔、建寺廟,護持佛法不遺餘力,功德殊勝,本應受生天之福,但卻在將臨命終時,被侍者的扇子打到臉,起了大瞋心,當下氣絕便墮入畜生道,變成大蟒蛇;後遇一比丘為其開示佛法,心生法喜,命終後得生至天道。由此公案可知,瞋恚能壞一切善法功德,令墮三塗惡道,危害甚大,我們怎能不戒慎恐懼,時時警惕,消除一己的瞋恚之心呢?
要如何消除瞋恚之心?長養慈悲心即是最佳良方!昔日,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法時,曾為諸比丘開示:「當行慈心,廣布慈心;以行慈心,所有瞋恚之心,自當消除。」又《華嚴經》云:「諸佛如來以大悲心而為體故。因於眾生而起大悲,因於大悲生菩提心,因菩提心成等正覺。」長養慈悲心不僅能消除瞋恚心,修行人欲成佛道,更須發起大慈悲心。
如何長養慈悲心?一、相信眾生皆具佛性,皆當成佛。面對別人的過失或習氣,思惟眾生皆具佛性、皆當成佛,現在是被業力所障蔽,言行有所不圓滿,使自他受苦,當以慈悲包容之心對待,並思惟如何助其改過,轉化習氣,拔除自他之苦。二、起眾生皆是親眷想,無緣大慈,同體大悲。《梵網經》云:「一切男子是我父,一切女人是我母,我生生無不從之受生,故六道眾生皆是我父母。」一切眾生皆是我們過去生的親眷,無論今生與我們有緣或無緣,皆當以對待親眷之心待之,一視同仁。若能如此,則慈悲心自然增長。三、常懷同理心。孔子曰:「君子求諸己,小人求諸人」,眾生因我執而有種種自私的行為及想法,無形之中,造成人與人之間相處的衝突;若凡事皆能站在對方立場去思惟,同理他人,多反省檢討自己,便能去除我執、瞋恚,長養慈悲心。
一個有慈悲心的人,心常柔軟,心存寬恕,凡事皆存利益他人之心,所結之緣必多為善緣,帶給別人的亦多為正向之影響;心常懷慈悲,就不會去做傷天害理、損人不利己之事,如孔子所言:「苟志於仁矣,無惡也」即是此理。修行之人,滅除瞋恚,長養慈悲,以慈悲心度化眾生,能令眾生畢竟大樂;精進行道,必能成就道業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