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出家修行的那天起,生起要成佛的願力,向佛菩薩學習追求聖道。從認識顛倒的心識開始,透過對體相的觀照,對無上菩提產生的信心,發心修學菩薩學處,斷惡修善、度一切眾生。
《佛說四十二章經》云:「學佛道者,佛所言說,皆應信順。」想要成佛作主,便要依著佛所說的教理依教奉行,將佛法的道理,落實於生活中。由於過去無始劫來的顛倒妄想,造作種種惡業,以致生活中多有違逆不順之事,而起了諸多無明煩惱,就必須運用所學的道理加以對治。所謂不怕念起,只怕覺遲,修行學佛就是時時提起覺察、覺照,從受盡痛苦後才想到佛法,到煩惱了半天就想到佛法,到能觸物起照,這些過程都是學習。學習讓煩惱停留在心中的時間,一次比一次短,學習覺性提起一次比一次快。
《華嚴經》中善財童子五十三參,便是學習的最佳典範。而玄奘大師不避艱險,忘其生死,以遂求法弘願,在印度十七年,親究原典,問道於諸大論師,學於那爛陀寺戒賢論師,悉心鑽研唯識奧義,更破外道邪論,名震印度。玄奘大師樹立了精進學習的楷模,也讓我們發起為度眾生而學習佛法智慧的願心。
學習要有恆心毅力,因為懈怠的習氣,於學習過程中若沒有動力,就會感到無聊乏味,而心生厭倦;或才思惟幾次,看不到效果就想放棄。一位傑出的鋼琴家,要將一首曲子彈好,必須練習上百次,才能彈出動人心弦的琴聲,世間法尚且如此,更何況修行所面對的是無始來的無明?若不經一番寒徹骨,怎能脫纏出障?時時激勵自己,使心堅忍,在學習中積聚智慧,方能自利利他。
自己於學佛的過程中,往往因急於看到成果反而逼得身心疲累,事倍功半,因此學習善調身心,是自己目前的功課。學習如何讓心專注、讓身放鬆,這每個過程,都是學習。決心追求聖道,保持覺察覺照,覺破煩惱,學習於任何境界中覺性現前、如如不動,作自己的主人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