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生是在不断学习中成长,学习过程中良师是一大助缘。《善恭敬经》中,佛说:「凡有师者,随在谁边学四句偈,或听、或读、或问、或谘一四句等,是即为师。」故应常常怀着恭敬心及谦卑心向他人学习。孔子也说:「三人行,必有我师焉。择其善者而从之,其不善者而改之。」也是告诉我们要虚心学习,即使只有三个人同行,其中一定有我们可以效法的或警惕的对象。
修行就是要以圣贤的言行、思想为圭臬,一路向上学习,以成贤成圣,最后成就佛道。所以学习的心量当如大海般宽广,因为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优点,跟不同的人相处,就有不同的学习。如文殊师利菩萨,过去曾为七佛之师,以遇缘则有师,成就其敏锐的智慧,被喻为三世诸佛成道之母。修行是为利益众生,如果心量能打开,就能广学八万四千法门,增长智慧,成就辩才,以教化众生。
学习的态度要谦卑自牧,不能防慢;要勇于学习,不故步自封;要广学多闻,不得少为足。如善财童子受到文殊师利菩萨的教导与启发,历访各处的善知识,所参访的对象,有菩萨、比丘、比丘尼、优婆塞、优婆夷、童子、童女、婆罗门、长者、医师、船师、国王、仙人、地神、树神……听受种种法门,终至普贤菩萨道场,证入无生法界。
所谓「善知识者,即是得道全分因缘」,善知识是我们成就道业的最佳助缘,而身边最亲近的师兄弟们,就是最好的善知识。我们要以一种开放、宽广的胸怀,去看每个人的优点,并从中效法,则处处都是学习的因缘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