逢苦不憂


文/見萊法師

  

  當外境不如己意時,一般人都會産生苦的逼迫,身心不能自在。而自己也不例外,多愁善感的個性,常常受苦不已!因而學佛、出家尋求解脫自在之道。

  想想當我們面臨重疾纏身時能不憂愁嗎?冤家相逢能不憂怨嗎?窮困潦倒能不怨尤嗎?如果又遇上親眷失和、詐騙、暴力或破産種種不如意事,我們能不憂懼嗎?《佛說四十二章經》云:「人從愛欲生憂,從憂生怖。若離於愛,何憂何怖?」佛法明白告訴我們憂怖都是從貪愛而來。

  所以,心遠離了貪愛,就遠離憂愁了。我們會産生種種的貪愛,是因為知見觀念不正確,不明白三世因果的道理、未能了達緣起性空的真理、更是迷失了本心本性。達磨祖師云:「逢苦不憂。何以故?識達故。」識達因緣果報之理,知道自己所遇到的逆境,源自於自身的造作,也許是今生、也許是累劫,而這些苦果不是他人給的,絕對是自作自受。因此憂愁於事無補,唯一能轉變一切不如意的就是從因上努力。

  如遇到困境時,以三十七助道品中的八正道:「正見、正思惟、正語、正業、正命、正精進、正念、正定」來轉化煩惱。就像自己從小到大身體一直不好,當腦神經一陣陣抽痛時,有「正見」──正確的知見觀念,了知這是自己的業報;然後「正思惟」──思惟因果的道理,不怨天尤人,不因痛到無法入睡而心情煩躁,藉由靜坐讓心定下來,不再發動身、口、意三業去造作。發願要「正語、正業、正命」──所有作為要符合因果,不殺生、不偷盜、不淫欲、不妄語、不飲酒;並以「正精進」──不斷地慚愧懺悔、誦持《金剛經》、出坡作務、為大眾服務、修觀的加行,來「止痛」。當念頭專注於一處時,腦神經一樣沒有停止抽動,但沒有「痛」的感受。由於專心憶念善法,心漸漸安定下來。有時專注誦《金剛經》時,突然起念:為何它不痛了?此時馬上一陣劇痛,由此可知痛苦的感受是虛妄的,一切都是心念的問題,因此時時刻刻不打妄想、保持正念,便能化解心中的愁憂苦惱。

  顏回一簞食,一瓢飲,居陋巷,人們往往不堪憂苦,但他卻不改其樂,因為他的心常在定、靜當中,「三月不違仁」,心中沒有雜念、沒有妄想,這念心時時刻刻都保持清楚明白。因為以博學、約禮為人生觀,所以能安貧樂道。

  正確的人生觀,就是有正確的知見觀念、正確的目標。三世因果、緣起性空、佛性本具就是正知見、正確的人生觀,明心見性,見性成佛就是正確的目標,相信此生若能不離正知見、堅持目標,一定能逢苦不憂。

 


單元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