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阿育王經》記載,佛陀時代有一位長久侍奉鬼神的屋主,無論家況好壞,都虔誠祭祀,從無間斷,因此,鬼神為報答恩德,盜取國庫珍寶讓屋主享用。一夜,屋主收留一位遠從舍衛國來的旅人,旅人原受持五戒,但因未堅守不飲酒戒,而被嚴守戒律的雙親驅出家門。留宿當晚,屋主所侍奉的鬼神,依往例前來接受祭祀,卻因畏懼而不敢親近屋宅。隔日,屋主想知道鬼神畏懼的原因,一問之下,才得知旅人受持五戒,每守一條戒皆有天神衛護,雖然破了酒戒,但尚持守其他四戒,故鬼神不敢進入。屋主聽聞三皈五戒的涵義,立即發願前往求受三皈五戒。
在旅途中,屋主不得已留宿噉人鬼家,但因發願求受三皈五戒的功德而不受噉人鬼的侵害。縱使留宿期間,曾因對噉人鬼貌美的妻子動邪念,護戒善神因此離去,而差點被噉人鬼發現,但因心中又正心憶持五戒,善神再次護佑,而逃過劫難。
消災解厄、遇難呈祥、安隱富樂是人人所祈願的,然而自身的凶吉禍福,取決於個人身口意三業的造作,事事不離因緣果報,故古德云:「禍福無門,惟人自召。」要修善斷惡必須有個依循準則,才能明是非識因果,端正三業。佛所制的戒律,即能對治一切眾生貪、瞋、癡、慢、疑等煩惱,戒具有防非止惡,勤修眾善的功能,孟子曰:「不以規矩,不能成方圓。」無論待人處事,若能依戒法的準則規範,不隨順個人的煩惱習氣,定能成就大事,人生更是光明福德無量。
受持淨戒有何殊勝功德?如不殺生,則能長壽,少病。不偷盜者,有大富,獨有財務的善報。離邪淫,則妻婦貞良,不為外人所壞。持不妄語,則得不為人所謗毀,及不為人所欺誑的果報。《長阿含經》言持戒,有五功德:「一者諸有所求,輙得如願。二者所有財產,增益無損。三者所往之處,眾人敬愛。四者好名善譽,周聞天下。五者身壞命終,必生天上。」
受持淨戒,頂戴奉持,能轉化一切眾苦的起源──貪、瞋、癡,清淨身口意三業,離苦得樂,而清淨三業更是修行證果的基石,功德果報殊勝不可思議。受持淨戒,真正是人生富樂安隱功德之所住處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