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心满愿


文/见濬法师


  

  过去,舍卫城里有两个乞儿,来到僧众聚集的地方,向比丘们乞讨菜肴。其中一位乞丐见到斋主为诸圣众准备上妙饮食,心生忌妒,发了恶愿:「这些道人凭什么受用这么好的东西?如果来世我成为国王,一定要用车辗断你们的头!」但是,另一位乞儿却想:「出家僧众个个具足威仪,殊妙庄严,将来我要是成为国王,一定要筹办最好的饮食供养僧人,使他们不虞匮乏!」

  两位乞儿各自乞食饱足离开,心怀恶念的乞儿饱胀困卧于路边。不一会儿,数百辆的车队从远而近快速地驶过,扬起了满天的尘土,一个不注意竟从乞儿身上辗过,轹断了他的头。不但如此,还堕入地狱受无量的苦报。而怀着善念的乞儿,饱食后心中满是欢喜和感恩,出城在一棵大树底下休息,心中恬静无乱。此时有一国家,新丧国王,王位虚悬令群臣忧心不已,一位有智慧的大臣提出外访贤人,推拥新君的建议,于是大家开始寻找。大臣们见到在大树下熟睡的乞儿,好似有宝盖在上一般,并且面容殊好,众人商议:这样有福报的人若是作国君,定能使人民富足,于是前呼后拥地将乞儿带回宫中,拥戴为君。从这公案当中知晓,诸法从心起,心是万法的根本,心中怀恶不舍,罪报将如影随形,为自己带来无尽的苦恼;反之,若心怀善念,身体力行,福报庆喜自然相随。

  我们从小到大的成长经验中,或多或少都曾有过嫉妒的念头,嫉妒他人的学业成绩比我强、头脑比我好;嫉妒别人的美貌、赚的钱比我多、工作能力比我强……等,总觉得天下好处都被别人占尽了。事实上,嫉妒心来自于比较,比较后发现自己不如人,因而自卑心作祟,见不得别人好。从佛法的角度来说,凡事皆不离因缘果报,别人的成就一方面来自于自身不断的努力,二方面则是前世修来的福报,而我们往往只看到别人成功的一面,却不知其背后所下的功夫。

  当我们看到别人的成功,应该见贤思齐,观察他人的优点,激发自己向上提升的力量,化解内心的无明烦恼。当心量扩大了,看事情的角度改变了,内心就能体验许多美好的事物;反之,若时时刻刻处于比较与竞争、嫉妒、狭隘的心量也无法成就自己的功德。

  随喜,是对于他人的善行,都「心生欢喜」,如《普贤行愿品》说:「十方一切诸众生,二乘有学即无学,一切如来与菩萨,所有功德皆随喜。」随喜功德不一定要有身口的作为,最重要的是心念。《大智度论》说:「随喜福德者,不劳身口业作诸功德,但以心方便,见他修福,随而欢喜。」

  众生因为总是看到自己的好,而看不到别人的优点;总是习于膨胀自我,而贬损他人;虽然知道应该行善,但是却每对他人的成就、善行善事而起嫉妒之心甚至破坏,于是产生种种的烦恼与痛苦。如果能学习随喜,时时随喜他人功德,将习于造恶的身口意转为积极行善的身口意,就能帮助我们以平等心扩大心量包容万物,则时时都能结好缘,处处都是光明无量。

 

 


单元首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