制心一处 无事不办


文/见阐法师


  

  世界变得愈来愈复杂,看似多元价值,可以有很多选择,但一不注意便容易迷失在其中,生起更多的贪欲、更多的执着,产生更多的烦恼和空虚。

  解决之道,就是回归心的单纯和专注,即所谓「人在哪里,心在哪里」。一心多用的处事方式,看似有效率,但脚踏多条船,如何能维持平衡,做好事情?因此,学习将流转各境界的妄心收摄,以平静的心来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境界,是决定效率、成功与否,及人生光明与黑暗的关键。

  儒家说:「知止而后有定,定而后能静,静而后能安,安而后能虑,虑而后能得。」知止便是制心一处,专注一心,则在学业上,可以眼到、手到、心到、达到会、熟、巧、精的最高学习目标。在事业上,专注的工作,摄心当下、面对千差万别的外境,能清楚明白又圆融的处理,灵活因应调整,乃至明白人生价值所在,发愤努力,事业哪有不成功的?在道业上,专注的心念便是禅定,由定发慧,定慧不二的这念心,就是禅,就是自己的真生命。有禅定,才能做心的主人,修行便找到了方向,能够降伏烦恼,契悟本心,得到解脱。

  专注力是如此重要,如何锻炼心的专注呢?佛经上有一个很有趣的譬喻:一个梵志修习专注力很久了,始终不得要领,心生烦恼退悔。佛陀观察此梵志因缘成熟,于是便来到他修行之处。梵志见佛,便将自己的困境说出,请求佛陀的指导。这时恰好有一只乌龟爬过,又有一只觅食的狐狸也经过,看到乌龟,想要吃它。乌龟连忙将头尾四肢收进壳里,狐狸左看右看,无处下手,便离开了。此时佛陀对梵志说道:「修行就要像这只乌龟一样,遇到境界,便把头尾四肢收起来。修行人随时要把眼耳鼻舌身意往内收,六根不顺着境界外流,便可以专注一心,不为外境所劫害。」梵志闻言,欢喜奉行,很快便证得圣果。

  我们修行就是要收摄六根,制心一处,则此一真心便可以成为我们的如意指环、摩尼宝珠,心想事成,成办一切事情。

 

 


单元首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