懺悔,反轉人生之良藥 文/見皜法師 |
每個人都想擁有健康,但多數人只照顧身健康,卻忽略了心健康。如何是健康的心?沒有煩惱的心即是。若能時常返照自心、改正過失、去除妄想,就能使心健康;心健康了,進而影響身健康。經典中提到:「世二健兒,一不作罪,二能懺悔。」由此可知,懺悔是帖療癒心病之良藥。 「懺」,懺悔過去所犯的過失;「悔」,悔悟並不再犯。二字皆為心部首,說明真正的懺悔就是發自內心的檢討反省,後復不犯。古德云:「人非聖賢,孰能無過?」我們一生當中,難免會有過失,有人只見他人過,卻不覺己過;有人雖見己過,確加以覆藏;更有人因過失而患得患失……其實犯錯並不可怕,可怕的是為了逃避過失,加以覆藏,煩惱心使人迷惑暗昧,虛度一生。一息不來,便又任由煩惱帶著我們在六道中流轉,何時能得解脫自在?憨山大師曾言:「不論過之大小,即此一念悔心之萌,便是真心發現。」有了過失,懺悔心一起,即是覺性現前。能明辨善念是「是」、惡念是「非」,就掌握了修行的方向,猶如在暗夜點一盞燈,用路人可清晰得見路況,平安抵達目的地。 佛在世時,阿闍世王弒父而感遍體生瘡之果,因為至誠在佛前懺悔,爛瘡得以痊癒,改往修來,日後更協助迦葉尊者完成第一次經典集結,成為佛教的大護法。記得大學時期,曾因看不慣某位同學的惡習而向法師抱怨,法師平靜地聽完,淡淡地說:「你好像也有相同的習氣!」回到宿舍靜靜回顧自己的言行,這才恍然大悟,其實自己的習氣煩惱比對方還厚重,當下生起懺悔心。人身難得,佛法難聞,修正自己都來不及了,有什麼時間評論他人呢?藉由慚愧懺悔,更能勇敢面對自己,進而覺察並對治煩惱;不斷修正自己,從一點一滴的進步中,深刻肯定心性之理——「心性本具,人皆可頓,當下即是,個個成佛。」佛性就在自性中,不得向外別尋覓,每位眾生都可為聖為賢,乃至成就佛道。 作為一位以菩提涅槃為目標的修行人,更應從這念心下手,二六時中不斷地慚愧懺悔、檢討反省,改正過失,謹慎看守意業,於身口二業不起惡行。如此積極行善,深化善念種子,自然煩惱淡薄,心性自明,生命就是一條康莊大道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