顺逆皆方便 文/见蓉法师 |
顺,本义为理。左字为「川」,指水流,有脉络井然可循之意;右字为「页」,即面,为七情最易表现之部位。故「顺」乃指人的面部所呈现和同之文理。 逆,则是顺的反义。「 」,人自外入而迎之;「屰」,本作不顺。从辵部,则有往来之意。故「逆」谓自往以迎彼来;是彼我所适相反,有不顺之意。 一般人处顺境则喜乐,遇逆境则忧恼,心生分别、爱憎、取舍。顺境与逆境,皆是因缘果报的呈现。处逆境,是往昔怨结恶业果熟,则甘心甘受,不抱屈埋怨;处顺境,则如〈达磨二入四行观〉所言:「若得胜报荣誉等事,是我过去宿因所感,今方得之,缘尽还无,何喜之有?」通达因果与缘起性空的道理,就能够逢苦不忧、喜风不动,这念心不随着外境之顺逆而得失增减。菩萨行者不住顺逆境界,而更发起广大道心。 来果禅师于高旻寺坐禅时,学人喜亲近,常向其请益佛法。禅堂堂主因嫉妒而加以刁难,于跑香时,不论快慢,抬头低头,皆打香板。旁人将之禀告住持,住持乃问来果禅师,禅师答以:「自己实在不懂规矩,感恩堂主慈悲指导。」而禅堂内唯独来果禅师一人彻悟。遇到境界,倘若感到不公平、不合理,都是我执作祟,应当藉境练心,反求诸己,放下执着,安然自得。 唐朝悟达国师道德昭著,懿宗亲临法席,赐沉香法座。然一念名利心起,于德有损,使西汉晁错得以报积世之冤;后以三昧法水洗涤累世过愆,乃作《慈悲三昧水忏》传颂古今。「修行全在修我们的心」,遇境返照自心,检讨反省、惭愧忏悔,即能回复本然的清净心。 《中庸》云:「君子素其位而行,不愿乎其外,素富贵、行乎富贵;素贫贱、行乎贫贱;素夷狄、行乎夷狄;素患难、行乎患难,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。」居一切时、一切境,都要安住在自己的本心本性上,不须向外寻求,当在平素所处的地位率性而行。处于富贵,不骄倨自尊,恣欲纵情;如孔子视富贵如浮云,不以一毫动其心。处于贫贱,不以贫贱累其心,了无忧戚之态;如颜回居陋巷而不改其乐。处患难,如孔子受困陈蔡,绝粮三月,犹能弦歌自乐。如此,不论顺境或逆境,安住在清楚、明白作主的这念心,不随外境所转,始终回归原点──本自清净、能生万法的妙明真心。随缘尽分,随缘安住,必定顺逆皆方便,万般皆自在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