健康人生


文/見祈法師


  

  釋迦牟尼佛於娑羅雙樹間,將入涅槃之時,仍不捨慈悲,為諸弟子略說法要。當中提醒佛弟子,要戒除惡習,如瞋恚、憍慢、諂曲;要善調身心,飲食、睡眠,當知節制,制心一處,不放縱於五欲;為智慧水故,要善修禪定,譬如惜水之家,善治堤塘;智慧如同大船,能渡過老病死海,智慧如同明燈,能照破無明黑闇,智慧如同良藥,能治療一切病者。以上種種,就是活出健康的人生的準則依據。

  三千年過去了,中台禪寺開山祖師惟覺安公老和尚,慈悲創建道場,安僧度眾,四眾弟子依循「中台四箴行」落實修行,以恭敬心去除我慢,以慈悲心去除瞋恚,以和合心去除粗暴,以真誠心去除虛偽。每日依照板聲而作息,飲食定時定量,睡眠知所節制,努力勤修福德、教理與禪定。雖然時空背景不同於佛陀時代,然而修行的理念並無二致,皆是提醒修行人要善調身心,斷惡修善,培養定慧力。

  俗話說:「飯後走一走,活到九十九。」好的生活習慣,有助於身體的健康,已經是一種眾所周知的常識。然而,為何在我們生活周遭,現代文明病依然屢見不鮮?原因無他,就是缺乏智慧心、決心、長遠心。若有智慧心,懂得少欲知足之理,就不會過度貪求五欲享樂;若有決心,就會立即戒除不好的生活習慣,並且開始培養好習慣;若有長遠心,就能堅持不懈怠,直到惡習斷除,善習養成。《雜阿含經》記載,某日,波斯匿王因自身肥胖,而感到慚愧、羞恥和痛苦,請教於世尊,世尊為他說了一偈:「人當自繫念,每食知節量,是則諸受薄,安消而保壽。」波斯匿王就依教奉行,每當要取用食物時,就會有人念誦此偈語提醒他。經過一段時間,波斯匿王的色身逐漸恢復健康,容貌端正莊嚴。

  現代人的文明病,除了色身的疾病,還有因生活節奏太快、壓力過大造成的心理疾病。《華嚴經》云:「心如工畫師,能畫諸世間,五蘊悉從生,無法而不造。」所謂壓力,其實來自於內心對外境的執著,若能了知諸法皆由緣起,無自性可得,則能調伏執著煩惱,亦不落入斷滅空,自能度脫一切苦厄,如《心經》所言:「觀自在菩薩,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,照見五蘊皆空,度一切苦厄。」

  佛陀慈悲開出方便之藥,若無法直接安住實相,則先從漸修思惟中,了達五蘊不實之理,如《大般若經》云:「觀色如聚沫,觀受如浮泡,觀想如陽焰,觀行如芭蕉,觀識如幻事,作是觀時,於五取蘊不堅固想常現在前。」若能時常提醒自己,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識如泡沫、幻事……,都是虛妄不實,反覆練習,重慮緣真,自能慢慢相應,漸漸契入般若空性之理。果能如此,五蘊既空,境界不實,壓力無處可生,身心自得自在。

 

 


單元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