做一位情绪管理的达人 文/见沣法师 |
生活在科技知识爆炸的时代,虽然物质生活丰裕,精神生活却十分空虚。不仅如此,社会乱象纷起、道德沦丧、群众抗争,并且频求物质享受,价值观颠倒。造成了人心空虚,精神贫乏!迷失于欲望中,无力、彷徨、不安、焦虑时刻纠缠人心,真是如古人言:“心有千载忧,身无一日闲。”情绪时时纷扰,这念心无法平静。 白居易《自觉》一诗这么描述内心情绪:“朝哭心所爱,暮哭心所亲。亲爱零落尽,安用身独存。几许平生欢,无限骨肉恩。结为肠间痛,聚作鼻头辛。悲来四支缓,泣尽双眸昏。所以年四十,心如七十人。”至为贴切地表达了大多数人的心声。诗词是迁客骚人的心声,所表达的情绪,是内心的感受。年未半百已如七十老人,悲伤化为鼻酸肠痛、身缓眸昏,回首人生,的的确确是一场生老病死、悲欢离合的剧码。悲伤催人老,苦处道不尽,此即人生,而谁又能无情呢? 从古至今,一般人的心境不外乎喜怒哀乐等情绪。《礼记.礼运》:“何谓人情?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,弗学而能。”说明了情绪是人类天生,不学自会。而为什么会有情绪?由感受而生。这念心领纳外境产生种种觉受,认为是实在、真实。譬如天气冷,喝杯热茶觉得很温暖。温暖即是一种感受,贪爱温暖便想多喝热饮。若是大热天,喝热茶反而心生不喜。同样的热茶,却有不同的感受,由此可知,感受是相对的,只要是相对就是虚妄不实。若任由情绪感受牵引,人生始终患得患失,在喜怒哀乐中不得自在、无法平静。 如何管理情绪,使这念心平静自在?日常生活中,两眼内收,两耳内听,面对外境触物起照。《老子》云:“五色令人目盲;五音令人耳聋;五味令人口爽。驰骋畋猎,令人心发狂。”情绪是内心的感受,六根为感受的媒介。明白这个道理,直截根源,回光返照;凡所有相皆是虚妄。六根对六尘时,“见境不生贪爱,于理不生分别”,不论好坏、美丑、顺逆、动静,就是不取、不舍、不贪、不爱,如此安住正念、随顺觉性;渐渐地就能心如止水、平静恬适。 《中庸》云:“喜怒哀乐之未发,谓之中;发而皆中节,谓之和。”若能定心不动,不随情绪,心则平静!惟觉安公老和尚曾说:“这念心保持平静,智慧就能现前,做任何事情都能清楚明白。”因此,日用中知所进退,合宜合礼地表达情绪,言行进乎中道,心就能够保持定静。做到定心之后,进一步净心、明心──净化烦恼、契悟佛心;而禅修即是帮助我们定心、净心、明心! 禅者,佛之心。佛心即是清净心、智慧心、觉悟的心。时时清楚、明白、作主,如此人生就能过得安然恬适!静坐常思己过,闲谈莫论人非,经常除去心中烦恼,就是净心!心清净了,如同一面镜子、一潭止水,清净的智慧现前,一念不生,无念的心,即是佛心。契悟佛心,才能达到真正的自在! 落实“禅”于生活中,收摄六根、触物返照,时时作主,安住不动,契悟佛心,就是情绪管理的达人!永远摆脱情绪扰攘之苦,闲看庭前花开花落,漫随天外云卷云舒;自在心境,不假外求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