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念恭敬心 能生诸功德


文/见触法师


  

  在一个科技发达、生活便利、资讯传递快速的时代,人与人之间,乃至国与国之间的距离缩短,相互交流频繁,但是纷争却没有减少,甚至衍生很多问题,例如:社会与家庭暴力问题、国际纷争问题……,不断地充斥在每天的生活中。如何才能够减少这些问题,是现今社会最大的课题,然而,追根究柢问题产生的原因之一,是因为我们少了恭敬心,少了尊重与谦让的态度。

  子夏曰:“贤贤易色,事父母能竭其力,事君能致其身,与朋友交,言而有信,虽曰未学,吾必谓之学矣。”如果我们能用恭敬之心孝顺父母、对待上司;用诚信与周遭的人相处,即使我们没有很高的学问,还是会得人尊重。儒家五伦——“父子有亲、君臣有义、夫妇有别、长幼有序、朋友有信”,都是恭敬心的表现。以恭敬心为出发点,人与人间彼此尊重与诚实相待、互信互谅,社会才能进步、和谐。再者,对周遭事物生起恭敬心,明了一切事物不是现成的,而是经过大众的努力与辛劳才能成就,就会懂得减少浪费物资,爱护环境与珍惜资源。

  佛法中,恭敬心是对治我慢的良方。《法华经》云:“我慢自矜高,谄曲心不实,于千万亿劫,不闻佛名字,亦不闻正法,如是人难度。”我慢心的果报是千万亿劫中,不能听闻佛名,也无法听闻正法。而透过礼佛法门降伏慢心,生起恭敬虔诚之心,化除心中的悭贪,进一步起惭愧忏悔之心,去恶扬善,定能将“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”落实于日常生活中。

  在释迦牟尼佛时代,王舍城住着一位精进用功、深信佛法的长者,每天都到精舍听佛陀开示。长者的妻子有一天终于忍不住问长者为何天天出门?因此得知佛陀是一位已经证道的圣者,有无量的智慧,能亲近佛陀的人,是很大的福报,所以长者每天都去听闻正法。妻子听了心生恭敬与仰慕,希望也能够亲近与供养佛陀。于是长者夫妇前往精舍,当时佛陀正在讲经说法不便打扰,妻子便至诚地朝向佛陀礼拜、顶礼。因为至诚礼敬佛陀的功德,寿尽命终后生到三十三天,便自念言:“得佛恩重,一礼功德,使我生天。”即从天下往至佛边,佛陀为其说法,即证得初果。比丘问佛:“以何因缘,得生此天?”佛言:“昔在人中,为我作礼,以一礼功德,命终生天。”

  古德云:“礼佛一拜,罪灭河沙”,一念恭敬心至诚恳切礼拜,心中无杂念、妄念,礼佛的当下,身口意清净,心清净了、没有烦恼,即是本具的智慧。这念心没有悭贪,虔诚礼佛,就是智慧心的显现,就能够产生无量功德。儒家五伦也是以恭敬谦让为基石,恭敬能使人们有诚信,如是父慈子孝、兄友弟恭,社会才能和谐、没有纷争。人人和乐,身心清净,国家社会自然详和,必定能够化人间为净土。

 

 


单元首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