認真,在每一個當下 文/見投法師 |
回想起自己出家的初衷,是為了懺悔、為了修行、為了利益眾生,所以無論在順境、逆境中,時時刻刻提醒自己,只要在每個當下對事以真,都能圓滿成事。 佛陀時代有位貧女難陀,儘管生活困苦、飢寒交迫,仍堅持以身上僅有的一文錢燃燈供佛,沒有名貴香油、精緻華燈,但她至誠恭敬的心卻比燈還光明,並願此光明能夠照徹十方,令一切有情皆得出離生死苦海,得無上大樂!隨著時間流逝,再珍貴的油燈都已油盡燈枯。唯有貧女的燈,縱使神通第一的目連尊者也無法將其熄滅,疑惑至極便去請教佛陀。「這是一盞用至誠大願點燃的燈,由於至誠懇切,所以燈明無盡。」佛陀指著貧女的燈,微笑著解開目連尊者的疑惑。 在世間,人們為了名聲、為了成就,汲汲營營、迷茫追尋,往往在乎表相成果的得失,而忽略逐步堆砌的過程,更不會考慮達成目標的方式及心念。而佛法告訴我們「一切萬法不離自心」,就像貧女那盞渺小粗糙的油燈,雖不是名貴香油、精美華燈,卻因她誠懇無私的大願而常明不盡。 反觀日用生活中,每一件事情都是同樣的道理,就算是簡單樸實、平凡無奇的小事,若能用歡喜、無私、供養等善心來成就,其福報必是難以思量。然而,善惡終屬有為、無常、生滅之法。昔日達磨祖師初化梁武帝,帝問云:「朕一生造寺度僧、布施設齋,有何功德?」師言:「實無功德。」雖然修了種種善法,但由於梁武帝對於所修的善法產生執著,為使其進一步了解心性之理,也就是吾人不思善不思惡、沒有得失、是非等種種妄念的本來面目,亦即人人本自具足的這念清淨心,因此說「實無功德」。 因這念清淨心本自具足、不假外求,故曾有學人問趙州從諗禪師:「如何是出家?」師云:「不履高名,不求垢壞。」不須除妄,亦不求真,當下即是,若能依之而行,必能出離紅塵家、三界家,乃至於出離無明之家。所以,回到最初的發心,老實修行,學習在每一件事情、每一個當下,直下承擔,安住自心,修而無修、做而無做;若真透得此門,何來貴賤、高低、大小事之分別?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