慈悲无障碍 净土自心生


文/见然法师



  

 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人生的道路上,能时时平安如意,但往往却是事与愿违。现代人讲求民主自由,自我意识提高,加上互动都是透过快速的网路讯息,隐匿身分而不面对面沟通,因此人际关系变得更疏离,紧张对立加深彼此的猜疑和嫉妒。且每每在利益交关或遇到违逆境界之时,容易生起瞋恼与怨恨,因而结了更多的恶缘。如果以自我为出发点,处处只为自己着想,不能体谅他人,不能以同理心为他人设想,就容易起贪瞋痴等种种烦恼,造成人生路上的多重障碍。

  儒家说:“老吾老以及人之老,幼吾幼以及人之幼。”佛法更进一步强调“无缘大慈,同体大悲”。慈能与乐,悲能拔苦,无论是与自己有缘、无缘的人,都能无条件以平等心、慈悲心对待,冤亲平等、物我平等,不管是敌人、仇人、冤家、亲人,不分亲疏、平等一如对待每一个众生。

  经云:“菩萨布施,等念冤亲,不念旧恶,不憎恶人。”站在三世因果的角度来看,一切众生皆与我有缘,善缘积聚就是亲,恶缘相逢就是冤。然而凡夫众生多在人我是非、冤亲憎爱、功名利禄中做活计,所以始终在三界中头出头没,轮回不已。诸佛菩萨则视众生如己子,“但愿众生得离苦,不为自己求安乐。”以慈悲心、平等心对待众生,以智慧心修六波罗蜜利益众生,令众生同证佛道,同得解脱。

  《金刚经》记载,佛陀曾有一世为忍辱仙人时,倍受歌利王的侮辱及毁伤,心中非但没有一丝丝的怨恨,甚至发愿将来成佛时,第一个要度的就是歌利王。佛陀成道后,于鹿野苑初转法轮度五比丘,五比丘之首憍陈如尊者,是第一位悟道的弟子,尊者的前世即是歌利王。

  佛法告诉我们,一切众生都是我们过去的亲眷,皆有佛性,皆当成佛,所谓“未成佛道,先结人缘”,我们就是要学习佛菩萨“无我”的精神,以平等、宽广的心量,等念冤亲。不但是对人,对动物等一切有情众生,都要心行慈悲平等,乃至于一草一木都要爱护。将“无缘大慈,同体大悲”的慈悲精神推广出去,不但能改善人际关系,更可以为自己的人生,创造清净安乐的因缘。《维摩诘经》云:“若菩萨欲得净土,当净其心,随其心净,则佛土净。”心清净了,当下就是净土,无需向外驰求。

  《华严经》云:“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,因于众生而起大悲,因于大悲生菩提心,因菩提心成等正觉。”修行者当观众生为三毒所苦,发大悲心、大愿心,以无人、无我、无众生、无寿者四相,广度一切有情,念念相续无有间断,身语意业无有疲厌。发愿生生世世度化一切众生,直至成就佛道。

 

 


单元首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