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同理心处众


文/见炫法师



  

  年纪渐长,发现很多事情并不是对或错、是与非的问题,而是没有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、没有同理对方的立场。凡夫未成佛前,仍存有各式各样的习气,如何做到同理他人,便是一门很大的学问;小则能使人际和睦,大则能免灾殃,全由这一念慈心。

  在《阅微草堂笔记》有一则公案:过去有一位在衙门里负责审问犯人的官员,一日在梦中,见到不久前才伏法死去的御史回来,再三询问之下,才知在审案的过程中,御史自知罪有应得,收贿枉法之罪难逃,在走投无路之际,这些昔日同为司法人员的同袍,依法将之处死,但唯有这位审判官,表面同情且虚词宽慰,但心中却巴不得将其早点送上刑场,令犯人怨恨寒心,死后回来找审判官责问。

  审判官一觉惊醒,感叹自己只是在一旁幸灾乐祸,犯人就已恨之入骨;若又趁机落井下石,后果就不堪设想了。俗谚说:“处富贵之时,要知贫贱者的痛痒;值少壮之日,须念衰老者的辛酸;入安乐之场,当体患难人景况;居旁观之地,务悉局内人苦心。”多一份体谅,多一份包容,往往就是转祸为福的关键。

  如何落实同理心?佛法当中有“四摄法——布施摄、爱语摄、利行摄、同事摄”法门。将自己设身处地,站在对方的立场,自然知道对方需要的是什么,将自己拥有的,无所求地供养之,此即布施摄;需要肯定的鼓励话语,还是温暖的关怀?给予适度的回馈,此即爱语摄;以对方的利益为考量,尽己之力协助,就是利行摄;随顺对方的喜好,作众生的善友,并以身示教予以感化、薰习,和光同尘,称为同事摄。这四项做到了,相信人见欢喜,更能够结下深厚的善缘。

  《孟子》云:“他人有心,予忖度之。”西方谚语亦说:“穿上他的鞋,走一英哩的路。”以同理心处众,必能消弭自他的藩篱,让家庭、团体更增和睦,社会更加安定。

 

 


单元首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