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道守真者善


文/见兰法师



  古人云:「近处不能感动,未有能及远者;小处不能调理,未有能治大者。」见微知着,睹始知终,由诚意正心为始,方能自利利人,故治心为首要之根本。心者,真而不妄,如而不变,故曰「真如」,即人人本具之心体,随缘不变,不变随缘,在圣而不增,在凡而不减,差别迷悟,在于但用此心尔,执妄心分别取舍即迷,「无念、无相、无住」即悟,故「对事以真」乃入流照性,照见菩提自性、妙明真心本来清净,从体起妙用,则能成就「大处着眼,小处着手」的智慧。

  如何在日用中落实呢?首先,在起心动念处觉察、觉照,识因果、明罪福,所谓「因地心,果地觉」,以不生灭心为本修因,无所求之心方能成就无上菩提妙果。若为名利投机取巧,粉饰外相之行为,谄曲欺人,终究信尽而名尽,名尽而亲尽,亲尽而财尽,财尽而功尽矣,失信用,没了名誉,无人愿意亲近,功德法财终究尽失。

  其二应当心口一如。子曰:「知之为知之,不知为不知,是知也。」待人接物宁可说少,但不能说错,不知并不会显示自己无能,而是对自他诚挚的表现,知己不足,则能提升;若不知而妄语,为了掩饰,错上加错,反造更多过失。

  其三为慎独。《中庸》云:「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,恐惧乎其所不闻。莫见乎隐,莫显乎微,故君子慎其独也。」行住坐卧,威仪细行,在不睹不闻处不放逸,孔子席不正不坐,故不仅书斋乃至寝室,必然条理分明,外正心亦正。

  其四练习「无住生心」。舍去分别、憎爱、取舍、憍慢之心,恒思利他,起平等、与乐拔苦之心,恭敬一切众生如己父母,广修六波罗蜜,行一切善,不执一切善,则无自他之相,销归自性。

  最后要发愿常行不退。古德言:「天下之事至难者,有至易存焉。至大者,有至细存焉。」发愿要广大,而行持则由脚跟点地开始落实,从最浅近处之六根门头见闻觉知做起,二六时中,念念相续,无有间断,身语意业,无有疲厌,当有「磨砻砥砺,不见其损,有时而尽」的意志力与长远心。

  《佛说四十二章经》云:「行道守真者善,志与道合者大。」中台禅寺在开山方丈惟觉安公老和尚的带领下,四众弟子秉持「对事以真」的态度,建寺之时,对钢筋皆细细审视;灌浆时混凝土的比例皆加以审查。只为成就坚固梵刹,弘宗演教,饶益众生。古德云:「欲速则不达,细行则不失;美成在久,遂有终身之谋。」修行亦复如是,贵在一切真实,善用自心,行无越思,思无越行,谨慎检校,真诚信实,事虽大而必济,终能庄严自性法身,圆满自利利他的菩萨行。

 


单元首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