所謂「登高必自卑,行遠必自邇」。千里之行,始於足下。從初發心開始,一步一步按部就班走下去,終能抵達終站。世間、出世間的事業,都是由一點一滴累積而成,如阿姆斯壯登上月球,是背後千萬個工作人員的辛勞所換取。愛迪生發明電燈,經歷無數次的失敗,最後才找到鎢絲這種可發光之導體。六祖惠能大師在大寮發心,腰上綁著石頭舂米,為五祖認可讚歎其能為法忘軀,而南嶽懷讓大師為參六祖大師一句:「什麼物恁麼來?」一參八年才開悟。故知,沒有天生的釋迦,自然的彌勒,世間、出世間的功德,都必須落實在每個細節中,積累之功,才得以成就大事。
而落實細節在乎用心──誠心、細心、專心,有此三心才能「觀機於心意初動之時,窮理於事物始生之處。」能觀察入微,窮天地萬物之性,就能善用萬物之性成就善法。如德國的工業産品一直為世人喜愛,探究源頭是因落實職能教育。實習單位是由教育部遴選優良公司、工廠,再由專業老師實際教學。故第一線的技能與知識得以傳承,而新人接棒後再繼續研發新的方法,以改善目前的技術。強國,有強國的原因,掌握每個細節,腳踏實地。
不忽略細節就是「真」,也就是智慧,能以清楚明白之心明察秋毫,認取真實。不為虛偽所蔽,就能成就大事。雪堂禪師住持薦福寺時,問一暫時來掛單的僧人說:「這一路上曾見過好的長老嗎?」僧回答:「信州博山住持悟本和尚,雖然不曾禮拜相見過,卻是個好長老。」雪堂說:「即然不曾拜識,怎麼知道他是個好長老?」僧回答說:「以六件事知道,入寺路徑開闢,居處好;廊廡修整,建立好;香燈不絕,報恩好;鐘鼓分明,法令好;粥飯精潔,恩眾好;僧行有禮,規矩好。以此六事,故知其為好長老也。」雪堂笑答:「悟本固然賢德,而你也是個具慧眼的衲僧。」雪堂後將此事告知郡守吳公,並告之自己已老邁,故請郡守答應請悟本和尚為薦福寺之住持,郡守聞言欣然同意(當時寺院住持須經朝廷同意)。德風,是眾因眾緣成就,依禮、依道、依規矩,日久,德風披被才能感化四方,為眾認可。
佛陀的弟子馬勝比丘,威儀庠序,攝受了舍利弗,而成就舍利弗、目犍連出家,爾後更成為佛陀門下重要的弟子。故知威儀可以攝受眾生,並進而度化眾生。優波離尊者,承佛教誡三千威儀、八萬微細,性業、遮業悉皆清淨,身心寂滅,成阿羅漢。
威儀細行不離身口意三業於行住坐臥的表現,守口攝意身莫犯。道理簡單,而難在是否二六時中皆能保持覺性時時現前、時時作主,故言:「道也者,不可須臾離也。可離,非道也。」以清楚明白之心,觀照語默動靜,修善斷惡自淨其意,日久功深,也將如馬勝比丘具足四威儀,優波離尊者具足眾戒,成就自利利他之功德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