慈眼視眾生


文/見艦法師



  「眾生」有眾多生死之義,在六道當中升沉不已,時在天上、時在三塗。這當中的苦可由寒山大士的偈子略知:「六道輪迴苦,孫子娶祖母;牛羊為上座,六親鍋內煮。」所謂以人食羊,羊死為人,人死為羊,生生世世互來相噉,惡業俱生窮未來際。又《楞嚴經》云:「汝愛我心,我憐汝色,以是因緣經百千劫常在纏縛。」因為習於愛憎執著,無始劫來沉淪業海,不遇佛法無由出離。

  雖然處於生死輪迴之中,但眾生皆有佛性,皆有成佛的可能。如釋迦牟尼佛在成道時所體悟:「奇哉!奇哉!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,只因妄想執著而不自證得。」過去有位宰相拜訪禪師時,看見鳥雀在佛頭上拉屎,便問:「鳥雀還有佛性也無?」答:「有。」宰相又問:「既然有佛性,為什麼在佛頭上拉屎?」禪師反問:「牠為什麼不拉在老鷹頭上?」故知眾生皆有佛性,在聖不增,在凡不減。佛性有如人們身中藏有一顆無價寶珠,雖在身中而不知,故常為貧窮所苦;從本以來,摩尼珠常為無量煩惱所覆,是故眾生不能得見。

  了達眾生皆有佛性後,當我們面對眾生時,便不只看到他們的缺點,更看到他們的優點;不只是看到優點,進一步看到他們的佛性。如此便能以一顆歡喜之心來面對眾生,引導眾生修行,邁向成佛之路。同樣地,眾生也會感受到我們的善意,願意與我們做正面的互動,如此能成就良善的循環,消彌彼此的嫌隙。

  過去有一殺人魔鴦掘摩羅,當他即將殺滿一千人之際,佛觀察他有得度因緣,便化為比丘向他走去。當他看見佛時,便欲殺佛滿願。但是,不論他怎麼努力,也追不上佛陀的腳步,於是便開口請佛停步。佛便為他開示,而得法眼淨,之後從佛出家而得阿羅漢果。因佛有大慈悲心,即使惡人現前,不只看見他的惡行,更看到他的佛性;只要善根成熟,還是會設法度化之。 為了與人有正向的互動,佛陀教導眾生修習慈悲觀。一方面學習從佛性的角度來思惟,另一方面可以擴大自己的心量。如《大智度論‧卷二十》云:「十方五道眾生中,以一慈心視之,如父如母,如兄弟、姊妹、子姪、知識,常求好事,欲令得利益安隱。」所謂「慈能與樂,悲能拔苦」,以慈悲心來關懷眾生,能啟發其本具的佛性;反之,若以瞋報瞋,以打報打,彼此間便結了惡緣,所謂冤冤相報何時了。慈悲心真正做到了,能夠冤親平等,無我無人,就能與佛性相應。修習慈悲觀的利益,一方面能去除心中的憒濁,所謂瞋恨慳貪等煩惱,猶如淨水珠放入濁水中,水就變得清淨;另方面我們所處的法界,也會從因地上有所轉變,人際關係也會獲得改善。

  菩薩常在三界中救度眾生,如觀世音菩薩循聲救苦,雖處生死之中,而不以為苦。又如 導師的悲心願力,以廣設精舍來接引眾生,以普台教育來培養國家棟樑;如今又以中台世界博物館來推廣佛教藝術,以其富含著深厚的佛教義理及中華文化,必能滋養每個人的心靈,從以相表法中,再度與佛陀相遇。我們何期有幸能夠值遇善知識,跟隨著善知識的腳步,學習以慈眼視眾生,廣度諸有情。

 

 


單元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