慈眼视众生


文/见舰法师



  “众生”有众多生死之义,在六道当中升沉不已,时在天上、时在三涂。这当中的苦可由寒山大士的偈子略知:“六道轮回苦,孙子娶祖母;牛羊为上座,六亲锅内煮。”所谓以人食羊,羊死为人,人死为羊,生生世世互来相啖,恶业俱生穷未来际。又《楞严经》云:“汝爱我心,我怜汝色,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缠缚。”因为习于爱憎执着,无始劫来沉沦业海,不遇佛法无由出离。

  虽然处于生死轮回之中,但众生皆有佛性,皆有成佛的可能。如释迦牟尼佛在成道时所体悟:“奇哉!奇哉!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,只因妄想执着而不自证得。”过去有位宰相拜访禅师时,看见鸟雀在佛头上拉屎,便问:“鸟雀还有佛性也无?”答:“有。”宰相又问:“既然有佛性,为什么在佛头上拉屎?”禅师反问:“它为什么不拉在老鹰头上?”故知众生皆有佛性,在圣不增,在凡不减。佛性有如人们身中藏有一颗无价宝珠,虽在身中而不知,故常为贫穷所苦;从本以来,摩尼珠常为无量烦恼所覆,是故众生不能得见。

  了达众生皆有佛性后,当我们面对众生时,便不只看到他们的缺点,更看到他们的优点;不只是看到优点,进一步看到他们的佛性。如此便能以一颗欢喜之心来面对众生,引导众生修行,迈向成佛之路。同样地,众生也会感受到我们的善意,愿意与我们做正面的互动,如此能成就良善的循环,消弥彼此的嫌隙。

  过去有一杀人魔鸯掘摩罗,当他即将杀满一千人之际,佛观察他有得度因缘,便化为比丘向他走去。当他看见佛时,便欲杀佛满愿。但是,不论他怎么努力,也追不上佛陀的脚步,于是便开口请佛停步。佛便为他开示,而得法眼净,之后从佛出家而得阿罗汉果。因佛有大慈悲心,即使恶人现前,不只看见他的恶行,更看到他的佛性;只要善根成熟,还是会设法度化之。 为了与人有正向的互动,佛陀教导众生修习慈悲观。一方面学习从佛性的角度来思惟,另一方面可以扩大自己的心量。如《大智度论.卷二十》云:“十方五道众生中,以一慈心视之,如父如母,如兄弟、姊妹、子侄、知识,常求好事,欲令得利益安隐。”所谓“慈能与乐,悲能拔苦”,以慈悲心来关怀众生,能启发其本具的佛性;反之,若以瞋报瞋,以打报打,彼此间便结了恶缘,所谓冤冤相报何时了。慈悲心真正做到了,能够冤亲平等,无我无人,就能与佛性相应。修习慈悲观的利益,一方面能去除心中的愦浊,所谓瞋恨悭贪等烦恼,犹如净水珠放入浊水中,水就变得清净;另方面我们所处的法界,也会从因地上有所转变,人际关系也会获得改善。

  菩萨常在三界中救度众生,如观世音菩萨循声救苦,虽处生死之中,而不以为苦。又如 导师的悲心愿力,以广设精舍来接引众生,以普台教育来培养国家栋梁;如今又以中台世界博物馆来推广佛教艺术,以其富含着深厚的佛教义理及中华文化,必能滋养每个人的心灵,从以相表法中,再度与佛陀相遇。我们何期有幸能够值遇善知识,跟随着善知识的脚步,学习以慈眼视众生,广度诸有情。

 

 


单元首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