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地風光


文/見工法師

回復清淨

  在禪堂內數天的攝心靜坐及行香後,散亂的心也漸漸地平靜下來,這次禪七主要以修中道實相觀為主,練習「堅住正念,隨順覺性」。如同導師 覺大和尚所指導的練習「堅住正念」:心如如不動就是「定」,心清楚明白就是「慧」,定慧不二這念心就是正念;練習「隨順覺性」:行住坐臥、動靜閒忙不離當下,「人在哪裡,心就在哪裡!」隨順覺性,不起第二念,打坐就只管打坐,用齋就好好用齋,走路就心無旁騖地走路,時時保持覺性清明作主。禪七經過了幾天的用功,身心清淨,一股自在禪悅油然而生,行住坐臥心無雜念,觸目遇緣總可以欣賞每個當下的本地風光。

生命的主人

  在日常生活中,人我事物來來去去、生滅不息,有哪一個可以永恆不變呢?《楞嚴經》記載,波斯匿王請問釋迦牟尼佛:「世尊!您經常說眾生有生滅心,還有一個不生滅性,如果悟到不生滅性,生命就是無窮盡的。我知道生滅心,卻不知道不生滅性在哪裡?」佛以能看恆河的心來做比喻反問:小時候大王您看河與現在看河的心有什麼不同?人的身體會變老、容貌變得髮白面皺;但能看的這覺性有沒有皺紋?覺性本具,不生不滅!

  又如憍陳如尊者,在《楞嚴經》中分享他的證悟因緣——客塵主空,以旅店的主客關係做譬喻:經營一家大旅館,客人絡繹不絕,或用餐幾小時、或小住幾天,總是有來有去;但自己是大旅館的主人,總是安住在旅館當中,要認清主、客的角色,客人來來去去,但主人則不會隨著客人來去而來去。我們要認識到生命中的家人、朋友、同學、同事、頭銜、名利、汽車、房子、錢財、事業、身體……,都是無常的短暫因緣,都是生命中的過客,自己當下的這念心——妄念不生、覺性不滅,才是生命的主人。

一念不覺 流浪生死

  所謂「一念不覺生三細,境界為緣長六麤。」《楞嚴經》亦云:「一切眾生從無始來,生死相續,皆由不知常住真心,性淨明體,用諸妄想,此想不真,故有輪轉。」一心具足十法界,一切的言行舉止、因緣果報以知見觀念為前導,以見導行,果報判然不同。例如:落實修五戒十善是人天的果報;修四聖諦、十二因緣斷見思惑,是聲聞、緣覺的果報;實修六波羅蜜破塵沙惑,是菩薩的果報;明心見性,見性成佛,自覺、覺他、覺行圓滿,破無明惑是佛的果報。倘若知見觀念不正,起貪、瞋、癡、慢、疑、邪見,造殺、盜、淫、妄,將會墮落於阿修羅及畜生、餓鬼、地獄等三塗惡道受苦的果報。諸佛菩薩聖者,慈心廣大,不忍眾生受苦,故出於世間教化有情。

正知正見 醒悟人心

  《妙法蓮華經》云:「諸佛世尊,唯以一大事因緣故,出現於世;諸佛世尊,欲令眾生開佛知見,使得清淨故,出現於世;欲示眾生佛之知見故,出現於世;欲令眾生悟佛知見故,出現於世;欲令眾生入佛知見道故,出現於世。」中國禪宗六祖惠能大師云:「佛法在世間,不離世間覺。」「正見名出世,邪見是世間。」  導師常言:「佛法以人為根本,人以心為根本,心以覺悟為根本。」佛法就是真實幫助眾生知因識果、覺醒覺悟、離苦得樂,人人雖然都有心,但多數都還在迷惑的顛倒妄想煩惱之中。「不迷就是悟」,苦與樂、迷與悟,就在知見觀念是否正確的一念之間,佛法八萬四千法門的目的就是要幫助眾生「覺悟」,覺悟因緣果報之理、覺悟緣起性空之理、覺悟人人皆有佛性之理。

堅住正念 隨順覺性

  「心性本具,人皆可頓,當下即是,個個成佛。」一切眾生從無始來至今,總是當前的這一念心。平時累積福慧資糧,有大善知識的指導,對佛法有信心,悟到本具的心性並不困難;但堅住正念,隨順覺性,站得住、站得長的功夫則要自己多努力。

  感恩諸佛菩薩在經典中已清楚教授我們修行的重點,如《心經》云:「照見五蘊皆空,度一切苦厄。」《金剛經》云:「不應住色生心,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,應無所住而生其心。」《圓覺經》云:「一切如來本起因地,皆依圓照清淨覺相,永斷無明,方成佛道。」故從日常生活中多練習回光返照當下這念心,定慧等持,保持覺性始終存在。不取不捨,因知真性本具不失,故不需向外尋求;覺照妄想本空,不相續妄想就好,故不需再生心動念去捨離。非常感恩常住的護持,以及住持見燈和尚禪七開示的指導,成就了這次禪七的殊勝因緣,普願大眾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覺性清明,欣賞每個當下的本地風光,「靜則一念不生,動則萬善圓彰」,自覺覺他,圓滿成佛。


單元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