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复清净
在禅堂内数天的摄心静坐及行香后,散乱的心也渐渐地平静下来,这次禅七主要以修中道实相观为主,练习“坚住正念,随顺觉性”。如同导师 上惟下觉大和尚所指导的练习“坚住正念”:心如如不动就是“定”,心清楚明白就是“慧”,定慧不二这念心就是正念;练习“随顺觉性”:行住坐卧、动静闲忙不离当下,“人在哪里,心就在哪里!”随顺觉性,不起第二念,打坐就只管打坐,用斋就好好用斋,走路就心无旁骛地走路,时时保持觉性清明作主。禅七经过了几天的用功,身心清净,一股自在禅悦油然而生,行住坐卧心无杂念,触目遇缘总可以欣赏每个当下的本地风光。
生命的主人
在日常生活中,人我事物来来去去、生灭不息,有哪一个可以永恒不变呢?《楞严经》记载,波斯匿王请问释迦牟尼佛:“世尊!您经常说众生有生灭心,还有一个不生灭性,如果悟到不生灭性,生命就是无穷尽的。我知道生灭心,却不知道不生灭性在哪里?”佛以能看恒河的心来做比喻反问:小时候大王您看河与现在看河的心有什么不同?人的身体会变老、容貌变得发白面皱;但能看的这觉性有没有皱纹?觉性本具,不生不灭!
又如憍陈如尊者,在《楞严经》中分享他的证悟因缘——客尘主空,以旅店的主客关系做譬喻:经营一家大旅馆,客人络绎不绝,或用餐几小时、或小住几天,总是有来有去;但自己是大旅馆的主人,总是安住在旅馆当中,要认清主、客的角色,客人来来去去,但主人则不会随着客人来去而来去。我们要认识到生命中的家人、朋友、同学、同事、头衔、名利、汽车、房子、钱财、事业、身体……,都是无常的短暂因缘,都是生命中的过客,自己当下的这念心——妄念不生、觉性不灭,才是生命的主人。
一念不觉 流浪生死
所谓“一念不觉生三细,境界为缘长六粗。”《楞严经》亦云:“一切众生从无始来,生死相续,皆由不知常住真心,性净明体,用诸妄想,此想不真,故有轮转。”一心具足十法界,一切的言行举止、因缘果报以知见观念为前导,以见导行,果报判然不同。例如:落实修五戒十善是人天的果报;修四圣谛、十二因缘断见思惑,是声闻、缘觉的果报;实修六波罗蜜破尘沙惑,是菩萨的果报;明心见性,见性成佛,自觉、觉他、觉行圆满,破无明惑是佛的果报。倘若知见观念不正,起贪、瞋、痴、慢、疑、邪见,造杀、盗、淫、妄,将会堕落于阿修罗及畜生、饿鬼、地狱等三涂恶道受苦的果报。诸佛菩萨圣者,慈心广大,不忍众生受苦,故出于世间教化有情。
正知正见 醒悟人心
《妙法莲华经》云:“诸佛世尊,唯以一大事因缘故,出现于世;诸佛世尊,欲令众生开佛知见,使得清净故,出现于世;欲示众生佛之知见故,出现于世;欲令众生悟佛知见故,出现于世;欲令众生入佛知见道故,出现于世。”中国禅宗六祖惠能大师云:“佛法在世间,不离世间觉。”“正见名出世,邪见是世间。” 导师常言:“佛法以人为根本,人以心为根本,心以觉悟为根本。”佛法就是真实帮助众生知因识果、觉醒觉悟、离苦得乐,人人虽然都有心,但多数都还在迷惑的颠倒妄想烦恼之中。“不迷就是悟”,苦与乐、迷与悟,就在知见观念是否正确的一念之间,佛法八万四千法门的目的就是要帮助众生“觉悟”,觉悟因缘果报之理、觉悟缘起性空之理、觉悟人人皆有佛性之理。
坚住正念 随顺觉性
“心性本具,人皆可顿,当下即是,个个成佛。”一切众生从无始来至今,总是当前的这一念心。平时累积福慧资粮,有大善知识的指导,对佛法有信心,悟到本具的心性并不困难;但坚住正念,随顺觉性,站得住、站得长的功夫则要自己多努力。
感恩诸佛菩萨在经典中已清楚教授我们修行的重点,如《心经》云:“照见五蕴皆空,度一切苦厄。”《金刚经》云:“不应住色生心,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,应无所住而生其心。”《圆觉经》云:“一切如来本起因地,皆依圆照清净觉相,永断无明,方成佛道。”故从日常生活中多练习回光返照当下这念心,定慧等持,保持觉性始终存在。不取不舍,因知真性本具不失,故不需向外寻求;觉照妄想本空,不相续妄想就好,故不需再生心动念去舍离。非常感恩常住的护持,以及住持见灯和尚禅七开示的指导,成就了这次禅七的殊胜因缘,普愿大众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觉性清明,欣赏每个当下的本地风光,“静则一念不生,动则万善圆彰”,自觉觉他,圆满成佛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