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時候跟母親到傳統市場,看到許多雞鴨魚蝦被宰殺前的掙扎,心中總有種說不出的不安與難過,長大後慢慢才了解,原來牠們和我們一樣,有知覺、有情感,會害怕、會疼痛。學佛後更進一步了解,原來牠們知道恐懼、疼痛的這念覺性,和我們也是一樣的,在本質上並沒有差別,只是因為不同的煩惱、業緣,才會有報身差異,如同釋迦牟尼佛成道時所說,一切眾生都具有如來智慧德相、都能夠成佛,只是因為妄想、執著而不自證得。
六祖惠能大師云:「何期自性,本自清淨;何期自性,本不生滅;何期自性,本自具足;何期自性,本無動搖;何期自性,能生萬法。」如來智慧德相,即是每一個眾生知道冷、熱、酸、甜、痛、癢的這念心,這念心不是佛菩薩給的,也不是上帝給的,而是本具的,且清淨、光明、圓滿,若能夠運用自如,則能顯其無量功德妙用。
但大多數的眾生都不知道這念心的可貴,忘失自家珍寶而拼命向外追求,為了滿足欲望而造作諸惡,自己所造的惡業,當然必須自己承擔。《地藏經》中描述,地藏王菩薩有一世為光目女,由於母親不信因果、毀罵三寶,更傷害無數眾生的生命,往生後感得在地獄受苦的果報,光目女得知後便發了大願——地獄不空,誓不成佛;眾生度盡,方證菩提。
第一次看到這段經文時,眼淚不自覺地流了下來,是怎樣的悲心願力,願意去承擔救拔一切眾生之苦?因為了解每一個眾生都有佛性,只因一時迷失而墮入惡道;因為將每一個眾生都視為自己的親人,所以不忍自己的母親受苦,也同樣不捨任何眾生受苦。「無緣大慈,同體大悲」,毫無條件、不求回報的付出,這當中沒有你我他的差別,沒有畜生、人類,甚至地獄道的分別,只是真心希望每一個眾生都能夠離苦得樂。
孟子云:「見其生,不忍見其死;聞其聲,不忍食其肉。」了解眾生都有佛性,都像自己和家人一樣希望快樂、害怕痛苦;不忍為一己口腹之欲而傷生害命,就是一種慈悲與惻隱之心的表現。進一步不僅不傷害眾生,更應當學習佛菩薩的精神,發廣大慈悲心、菩提心,幫助所有眾生從輪迴之苦中解脫,達到究竟自在安樂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