與其抱怨 不如轉念



文/見材法師

  近來社會上發生許多事,有些事經媒體報導後,馬上引來許多人的撻伐,頓時怨聲四起——「為什麼這樣的事情會發生在我身上?」「誰該為此事件負責?」然而,這一連串的抱怨並沒有解決問題,反而造成社會動盪、人心惶惶,憂鬱、擔心、害怕等負面情緒隨之而來。我們如何才能止息抱怨,避免落入痛苦的輪迴呢?

  人之所以會抱怨,主要是因為看不清楚事實的真相;看到問題的結果,卻看不清楚問題的原因。《達磨二入四行觀》云:「修道行人,若受苦時,當自念言:我往昔無數劫中,棄本從末,流浪諸有。多起冤憎,違害無限。今雖無犯,是我宿殃,惡業果熟。非天非人,所能見與。甘心甘受,都無冤訴。」碰到挫折或失敗,不要垂頭喪氣,也不要埋怨社會不好、朋友不幫忙……,把所有責任都推到別人身上。其實,如果了達佛法因果之理,當知皆是由於自己過去和現在沒有與人結善緣,乃至於過去所造作的惡因、惡緣,如今惡業果熟,必須承受果報,應當甘心甘受。

  此外,習慣看別人的缺點,而不看自己的過失,也是產生抱怨的原因之一。當我們成功或順遂時,通常會歸因於自己的能力或努力;當失敗或不如意時,卻歸責於外在環境困厄或他人不配合。反之,當他人成功時,則歸因於外在環境和他人的協助;當他人失敗或犯錯時,卻又認為是他個人的不努力或不小心。

  為何會有這樣的認知呢?因為凡事以自我利益為考量,鮮少顧慮到他人的立場,便容易將好事視為理所當然,是自己應該得到的。遇到不如意的事,卻不認為自己有錯,就容易推究責任,怪罪他人。事實上,今生遭遇的一切,都是自己造作而來的。因此,要避免抱怨,就要先從改變自己的觀念開始。

  當付出的結果不如己意或得不到應有的回報時,應當先反省、檢視自己的發心是否純正?孟子曰:「愛人不親反其仁,治人不治反其智,禮人不答反其敬。行有不得者,皆反求諸己,其身正而天下歸之。」當周詳地管理組織運作,而員工卻我行我素,不受管理時,先要反省自己,是否有考量到員工的福利,還是只是想求得自己的利益。當以禮待人,結果別人卻不以禮回報,也要反省自己的存心是否真誠、謙卑、恭敬,還是不自覺中已流於虛應形式。當自己的心念、行為都端正了,天下的人自然樂於與己為伴。

  總之,人生所遭遇的一切境界,皆是自己心念的投射。所謂「因緣果報,自作自受。」遇到逆境、挫折時,以正向、豁達的心胸坦然接受。深信因果,反求諸己,時時觀照自心,就能轉化煩惱,人生就會愈來愈光明。

 


單元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