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住大乘心 善开方便门


文/见挚法师

  经典的菩萨,存在于心中;现世的菩萨,存在于生命中。

  菩萨,是果位上代表慈悲、愿行无尽的圣者,如家户喻晓的观世音菩萨、地藏王菩萨,其精神都深植于民间。学佛的人,一听到菩萨圣号,都能心生恭敬,若称赞一个人具有“菩萨心肠”,对方通常都是满腔欢喜。

  修行人发愿学习做菩萨,目的是要成为大悲、大智、大愿、大行的行者,利乐有情、广度众生。然而,若欲利益众生,必须能观众生苦,以及了知度化众生所需成就的因缘,从而建立一切使众生解脱的机缘,才能冥阳两利。然而在娑婆世界,众生根机、品类个个不同,因此广度众生需要善巧方便,开立各种方便法门。导师 觉大和尚以“安住大乘心、善开方便门”的宗旨,广化现代众生成就佛道,令四众弟子发大乘心、发广大菩提心,从本具的菩提觉性中生起自觉,从自觉中生起慈悲心、报恩心、及出离心,继而上求佛道,下化众生,勤行菩萨道,不为自己求安乐,但愿众生能离苦。因此,  导师教导弟子,以“安住大乘心、善开方便门”为行菩萨道的准则。

  为使众生能“安住大乘心”, 导师举办各界禅七,开启明心见性、顿悟自心、直了成佛的禅门宗风;接着,建设中台禅寺,举办各项法会,广传心地法门,落地生根。 导师也为广度群伦,“善开方便门”,在全省各地及海外设立精舍,净化人心,使居士们在红尘俗世里,有禅修、礼忏、听经闻法、布施供养培福的机会,开启善根、慧根,通向涅槃解脱;举行皈依、八关斋戒,种下居士们未来证果的因缘;传授三坛大戒,延续佛法命脉,令佛种不断;筹建普台小学、中学、高中,为社会培植英才栋梁;兴建博物馆,见证佛教历史演变和法脉的传承因缘,同时也保存中华与佛教艺术文化的精粹。

  导师度化众生的愿心无有限量、无有期限。不仅四众弟子得以登堂入殿修道,也为广大众生,建立未来得度的机缘。一如《法华经》云:“或有人礼拜,或复但合掌,乃至举一手,或复小低头,以此供养像,渐见无量佛,自成无上道。”、“若人散乱心,入于塔庙中,一称南无佛,皆已成佛道。”中台禅寺各殿堂的造像,每天吸引络绎不绝的游客参访。参访者无论是低头举足,或是抬头瞻望佛像,或随喜功德,或是称念佛号,在在处处都能在此种下善根与将来得度的因缘。

  导师创建中台山,合光同尘,度化四众弟子,以完善的丛林制度,让出家弟子们在寺院中有食有法,助成道业;让在家弟子在精舍里修福修慧,有法缘的依靠,共同修行解脱。这一切都是 导师“将此深心奉尘刹”的菩萨愿行,是 导师付予四众弟子们的深恩。自从依止 导师出家修行以来,历经种种弘法历程,从 导师的身教,体会到坚忍不拔的毅力、无碍的大慈悲心、大无畏的智慧与勇气,无缘大慈、同体大悲的心量,令正法久住不断绝的愿行;从  导师的言教,明了修行的意义,启发菩提心。 导师弘宗演教,不仅利益众生、冥阳两利,也利益整个社会国家。

  《中庸》云:“唯天下至圣,为能聪明睿知,足以有临也;宽裕温柔,足以有容也;发强刚毅,足以有执也;齐庄中正,足以有敬也;文理密察,足以有别也。溥博渊泉,而时出之。溥博如天,渊泉如渊。”  导师以其出世的圣德、入世弘化的大智慧和大慈悲,守护道场,护念弟子们修行,成就众生得度解脱的因缘。愿向 导师学习,做一个能“安住大乘心、善开方便门”,以自行之力为众生拔苦与乐的因地菩萨。


单元首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