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論是世間或是出世間法,成功與失敗的關鍵,不在於能力的高低,而在能否堅持到底。能堅持到底,雖移山填海之難事亦能成之;若半途而廢,則如反掌折枝之易事,亦難以達成。不過,大多數人雖然明白「滴水穿石」的道理,卻時常是三分鐘熱度。古德云:「勇猛心易發,長遠心難持」。為什麼會如此呢?修行人又該如何提振心念呢?
相信每一位修行人在初踏上修行路時,皆懷著深重殷切之心,希望在道業上有所成就。然而部分人缺乏一個時時策勵自己的動力,因此當修行看不見成效,又或是逢遇逆境時,便喪失修行熱忱。假如能認清修行的可貴及無常的迫切性,便不會輕易地退卻。《溈山警策》云:「無常老病,不與人期,朝存夕亡,剎那異世。」「無常」的逼迫性,是警惕自己提起道念,對治懈怠的良藥。仔細思惟:今世得人身,有如盲龜在大海中漂流遇到浮木,又恰好能將頭穿過浮木上的孔洞般困難。一旦無常到來,自己道業未成,又是無盡的輪迴,無有休止。若有這種體認,如何能不發勇猛精進之心呢?蓮池大師在案頭自書「生死事大」,日日提醒自己不懈怠,修行人若能有此生死心,定能敦促自己勇往直前,精進不懈。
除此之外,具慈悲、感恩的願心,也是助發長遠心的要件之一。《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》云:「爾時菩薩聞是語已,轉增勇猛發三種心。云何為三:一者一切眾生從無始際生死已來,皆我所親或為朋友,現受苦惱未得免離,如何退還?二者一切眾生從無始已來,給我衣食憐愍我深,今受輪迴苦難非一,云何未報,乃生退心?三者一切眾生從無始際皆我眷屬,策役驅役轉相呵責,未曾少分酬報彼恩。以是因緣不應退屈,更增勇猛求證菩提。」一切眾生皆是過去無量世來的父母親眷。我們愛念、照護今生的眷屬,不忍見其受苦;過去父母眷屬卻仍在六道中輪迴,何能不聞不問?地藏菩薩過去生中為光目女時,為了救拔母親脫離地獄罪報,發願在百千萬劫中度脫一切受苦眾生,待眾生皆成佛竟,自身方成正覺。此廣大的願心及長遠不退的行持,不僅令其母親永離惡道,並於釋迦牟尼佛至忉利天為母說法時,以菩薩身參與盛會。為感念累世父母鞠養深恩,行者應當遠離懈怠,恆常不退的精進,以修行功德拔濟累劫親眷。
諸佛三祇修福慧,百劫修相好,唯有具足長遠心,方能成就佛果。《論語》言:「譬如為山,未成一簣,止、吾止也!譬如平地,雖覆一簣,進、吾往也!」修行若只有短暫的熱度,便無法成就一切功德,若有長遠心,何事不能成?為報答親恩、為了生脫死,應當時時策勵,以精進心、長遠心,破滅眾魔,而成道果!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