禪定將帶來安定,決斷來自於智慧,那麼卓越的成就必然要有「精進」的實踐。精進是勇者不可或缺的力量,故《大智度論》中說:「精進弓力強,智慧利勁箭」,以智慧喻箭,精進比弓,有此弓及箭,則世、出世間事,無往不利,事成道證。
學佛是「解行並重」的修行過程,無論教理、禪修或生活實踐,都需要精進的行持,所謂用心專一、無有懈怠。如《佛遺教經》中說:「若行者之心,數數懈廢,譬如鑽火,未熱而息,雖欲得火,火難可得」。在世間做學問或科學研究,要有勤學及專精的精神,才能達成目標。所以《三字經》特別集錄囊螢、映雪的勤學,及負薪、掛角的苦讀,來啟發童蒙。
出世間的修行,更須勤修不懈的精進,才能斷惑證真。如《壽昌無明和尚語錄》中說:「釋迦六年苦行、達摩九年面壁、馬祖二十年不開口、趙州八十歲猶行腳」等,在在處處都是精進的示範。民國初年時有一位持律法師,大家都喊他為「晒蠟師」,原因是他最初在金山寺當香燈時,因為旁人的捉弄,竟把蠟燭置於炎熱的太陽下,晒得溶化一地,此名實因愚癡而得名。晒蠟師後來依止諦閑大師,初修苦行、雜役,早晚拜佛,又背誦《楞嚴經》、《法華經》,經過一、二十幾年的精進不懈,最後於一切教理文相,如同得到語言三昧般地通達無礙,便代大座講經、弘法度眾,且臨終時,預知時至,在在說明精進修行必能超越障礙,成就道業。
佛說無量法門,法門中又以「三十七助道品」為三乘所共學,而其實踐是以「精進」為要務。在「三十七助道品」中,四正勤是精進門,進如意足依勤而得定,五根中的勤修不懈名精進根,五根增長得力名精進力,心精進而開悟名精進覺支,能到佛道涅槃城是名正精進,所以《維摩詰經》說:「三十七道品是菩薩淨土」。
在六波羅蜜的修行中,精進波羅蜜是助行其他波羅蜜,使能速到彼岸的法門,如行布施、持戒是身精進,而修忍辱、禪定、智慧是為心精進;若行之於生活日用中,則不造惡業是身精進,不打妄想是心精進。然而,論其究竟者,能一念不生是真大精進!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