會熟巧精入圓通門

文/見幅法師


  所謂「制心一處,無事不辦。」在充滿競爭力的時代,科技、資訊瞬息萬變,該如何提升自己的能力呢?導師 覺大和尚指導,秉持著「會、熟、巧、精」學習原則,學一切知識、技術、宇宙真理,則不論學業、工作、修行皆能有所成就、創造出圓滿人生。

  何謂「會、熟、巧、精」?子曰:「博學之,審問之,慎思之,明辨之,篤行之。」透過博學、審問、慎思、明辨、篤行來學習,從聞思修三慧入手,即可達到會熟巧精。「會」是藉由學習而學會道理、技能,乃至知曉萬事萬物之軌則。所以「學非博無以極其知」,要廣博地學習,並時時詳細地向人請教,所謂「非審問無以窮其理」,追根究底,見賢思齊。

  無論讀書有不懂的道理,或工作上大小事務,乃至人與人相處合作、做人處世的道理,無一事不學,廣博學習天地間萬事萬物之軌則及真相,長養淵博之學識涵養,拓展自性的智慧及視野。過去諸佛菩薩在因地修行亦是廣學多聞、增長智慧,不僅自利且利益有情。所以要不斷地學、不斷地覺。例如學開車,無論手排車或自排車,車子性能、保養相關知識,以及道路規則等都要學習。

  「熟」就是熟練,學會了就要熟練。透過慎思、明辨來熟練。《禮記》曰:「君子之於學也,藏焉、修焉、息焉、遊焉。」學習時一定要常常思考,有恆心、耐心地學習。透過反覆思惟,披剝萬象,析出精明,才能進一步深入了解道理,充分明辨其原委。所謂「非明辨無以決其疑」,如此可以完全了達道理。例如學會了開車,就要常常開車上路。熟練到無論大街小巷、山路平路、雨天晴天,都能掌握車性、安全抵達至目的地。

  進一步,要「熟能生巧」。將這些道理內化成自己的東西,應用於工作、生活中。所謂「非篤行無以選其實」,實在地實踐,日久功深,則能靈活運用。如開車久了,日積月累,技術純熟,能開各種車皆行駛得宜,也能知剎車、油門如何運作,既省油又保養車子壽命,這便是熟能生巧了。

  所謂百尺竿頭再進步,技術純熟能巧用之後,更要「精益求精」。透過各種機會磨鍊心志,遇任何境界都能作主,粹練出處變不驚的定力及處事明達變通的智慧。如同開車,駕輕就熟後,不可輕心,於各種路況、車況都能保持平靜之心處理面對,安全駛至目的地。如「豬揩金山,眾流入海」,透過磨鍊這座自性金山,愈磨愈亮,愈有智慧,如眾流入海包容一切,於各種境界中,分明作主。

  學習要一步一腳印,「人一能之,己百之;人十能之,己千之。」面對壓力、逆境,有恆心、要忍耐,制心一處,無事不辦,終能成功。至聖先師孔子學琴,不斷地練習同一首曲子,雖已彈出曲子之巧妙,仍不放棄,直至完全體會作曲者的心境胸懷,才肯罷休。金山寺的晒蠟法師,人以為愚癡,但他發心吃苦學習,挑水、掃地什麼都做,一句句背經,經過十幾年,不但熟悉經文,且可代師講經,最後預知時至,修行有所成就。

  更有菩薩因發大菩提心,超越了世間、出世間,成就佛果。如持地菩薩累劫以來值遇諸佛,為人平地載物,更自平心地,勤苦修行,成就阿羅漢果,進一步回小向大,發菩提心,成就菩薩的果位。久遠前,觀世音菩薩因發大菩提心,上求無上菩提道,聞佛開示,依教起修,從聞思修入三摩地,並依根起修,以耳根法門反聞聞自性,而超越一切世間、出世間,證得與佛同一體性,進而以三十二應化身利益眾生。佛陀亦是多生累劫捨身命布施,廣行菩薩道,最後漏盡三惑,圓證佛果。

  成辦諸事必定要先發大願、發大心、發大慈悲心,依著「會、熟、巧、精」的學習原則,以聞思修三慧為根本,有耐心、恆心,不怕考驗,愈磨鍊愈純亮,如薪熾於火,心性、智慧益加清明,如是精勤,定能擁有圓滿的人生,成就無上佛果。


單元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