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顺觉性

文/见雨法师


  美国著名的盲聋作家──海伦.凯勒,在一篇短文中写到,曾与一位好友在林中散步了一个小时,随后,海伦问她看见了什么?

六根门头 修行入处

  “没什么特别的。”朋友如此回答。

  如果不是早就已经习惯了,海伦也许会对这个回答感到惊讶。然而,在很久之前,她就意识到:正常的人对于眼前的所见所闻,常常是忽视冷漠的,只有聋人才知道听力的可贵,只有盲人才明白光明的殊胜。或许,有数日失聪或失明的经验体会也不错,因为黑暗将使人更珍惜光明、沉寂将教人了解声音的乐趣。

  许多细想起来不可思议的事情,却往往被我们视作理所当然。没有病苦,不知道健康是一种福报;没遇到饥荒,不明白每日正常供应的斋食是导师 觉大和尚的承担及檀越的发心;六根没有受到损伤,很难体会能够自在地运用见闻觉知了解世界的幸运。

  常常,我们迷失在日常生活的琐碎事物当中,没有意识到自己对待生活的态度却逐渐趋向冷漠。这种冷漠总是来自于一种没有自觉的习惯。于是,生活中常走的路上,虽然双脚在走动,却不清楚每一次移动的步伐;虽然经过鸟叫虫鸣的园林,却没有听见任何声音。视觉、听觉、嗅觉、触觉……每一种觉受,都被视作生理反应,日复一日、时又一时地遗失了其中最宝贵的觉性。

正念观照 觉性长存

  过去, 导师常出其不意地考弟子许多问题:华林园中有多少种类的树?小禅堂前有多少层阶梯?然而, 导师真正要问的是这些问题吗?还是要问我们:在每一段流逝的因缘中,这念觉性是否存在?对现前的每一件事物,我们能鲜明地觉知吗?如果这念心光,早已映现出万法,那么这些本该是自己心中的本分事,为什么又这么陌生呢?也许海伦.凯勒──这位以盲聋示现的勇者,可以给我们这些看得见的“盲眼人”一些真诚的忠告。

  把每一天都当作是生命的最后一天来度过,这样的人生态度会使人重新正视每一个当下的珍贵价值。佛陀曾问弟子:“人命在几间?”只有当弟子回答“呼吸间”时,佛陀才欣慰地说:“善哉,子知道矣!”如果生命中最不可思议而又奥妙的觉性,沦为一种回应外在刺激的生活工具,我们就丧失了最活泼、最源源不绝的生命力。这个活泼泼的生命力,即是千百年来祖师大德们施言施棒、老婆心切地要学人了悟的禅心,只有不离这个,这念心才能随时在光明之中。

  导师谆谆提醒,保持这念心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、如如不动,能够作主,就是如来住世。如来的心境,即是这念觉性最清净、最究竟的存在。只要这念觉性存在,不但对于外境一切都能清朗莹彻地照见,在没有相待的取舍中,一切皆是清净,万象本自光明。真正的正念,是在这念觉性之中。


单元首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