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论今生个人的业报优劣,“苦”都是每个人必然体会的课题之一。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,是寒抑热、因饿或胀,五根对五尘所产生的感受,从不舒适、难过到剧痛,“苦”觉的层次轻重不一。而随着年纪渐增,苦的体会逐渐变得复杂,受伤的定义也不再限于身体的知觉,即便有乐受,也会因无常而导致坏苦,譬如失去的物品、亲人,乃至于个人的自尊或无法捉摸的情感。所有令人不悦的事情、境界或对象,都可以是造成“苦”的原因。佛陀归纳“苦”为人生通则,继而以四圣谛──“苦、集、灭、道”来教导众生。
当逆境现前时,一般人往往不由自主地苦恼不已,瞋恚、哀伤、怨怼便经由意识心层层加工、相续不断……在无法跳脱境界的情况下,导致恶性循环、每况愈下;更甚者则造作牵累、危害他人,冤冤相报、轮回无穷。
人之所以受逼迫之苦,不得解脱,主要在于对因果的道理不明白,无法找到有效的解药。达磨大师《二入四行观》:“云何报冤行?谓修道行人,若受苦时,当自念言:我往昔无数劫中,弃本从末,流浪诸有,多起冤憎,违害无限;今虽无犯,是我宿殃,恶业果熟,非天非人所能见与,甘心甘受,都无冤诉。”所谓“欲知过去因,今生受者是;欲知未来果,今生作者是”,没有任何善报恶业会无缘无故发生,一切都是从我们的起心动念、身行造作感召而来。若能深信因果法则,从因上下手,方能免除将来的苦果,并以豁达的心态面对现前的困境。
了解因果法则,并积极修善以转变自己的命运,最为人所知就是明朝袁了凡的公案。有一长者替袁了凡算命,预言其一生仕途虽然顺遂,却无子嗣。其后果然一一印证,袁了凡念及宿命如此,遂意志消沉。后遇云谷禅师开示:“命由己作,相由心生”、“祸福无门,唯人所召。”了达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上,于是自立功过格,改过积善,改变了自己的命运,并留下传世的《了凡四训》。
四圣谛教示我们,想要离苦得乐就要“修道”。不但在事上精进、勤修善法,更要时时觉察、觉照是否起了恶念、妄念?制止意念的妄动,从根本上断除接下来的种种业力造作,导师 上惟下觉大和尚所开示“中台五正明”之一“明善恶识因果”,便是这个道理。
佛说八万四千个法门,最终都要契悟这一念本具自性,成就般若智慧。在日常生活中,通达一切因果,并坦然面对顺逆境界,心无挂碍,无住无为,即是般若。遇到苦境时,将所以感到“苦”的原因一一列举;接着,把吃苦所将获得功德利益亦一一示出;最后,比较、融通两分列表,便可从中理解到:一切法没有好或坏,端看所站的角度、所要达成的目标而定。全盘了解之后,对于顺、逆境界也就容易释怀。当烦恼渐薄、智慧渐增,于此转识成智之时,也向菩提涅槃之路迈进了一步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