舍与得

文/见材法师



  在科技发达的时代,电视、网路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。资讯媒体所传播的内容,也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型态和价值观。由于媒体的渲染,追求物质上的及时享乐,似乎已成为一般人所向往的生活,不仅吃要到顶级餐厅、穿要名牌衣饰、住要豪华别墅,3C等科技产品更是机不离身,俨然是日常必须品。

  人们总以为“获得”愈多的物质享受,就会愈快乐;以为“拥有”愈多的钱财、功名、权势,就会愈幸福。然而事实上,愈多的物质享受,只会徒增更多的贪欲,而无法填补心灵的空虚;愈多的财色名利,只会引发更多的烦恼,导致心灵的不安与痛苦。

  若能转换心念,以“布施”取代“获得”,化“拥有”为“分享”,不仅自己能感到欢喜自在,亦能利益人群,创造多赢的人生。

  俗话说:“舍得、舍得,有舍才有得。”佛陀时代,有一对贫穷的须达夫妇,每天以捡拾垃圾维生。有一天,夫妇俩在垃圾堆里意外捡到名贵的牛头旃檀,于是很高兴地将它换成三碗米。当他们将米煮熟时,正逢佛陀弟子舍利弗尊者和迦叶尊者前来化缘,于是夫妇俩很欢喜地供养尊者两碗饭。留下最后一碗饭,正准备食用时,佛陀亲自前来化缘。须达夫妇心想,即使自己吃了这碗饭,也无助于改善这一生的窘况;若供养佛,就有无量的众生因佛而得度。于是不顾自己的饥饿,将仅剩的一碗饭恭敬地供养佛。佛陀接受供养,说偈祝愿:“一切罪灭尽,百宝从地生。”刹时,须达家中立刻充满珍宝。然而,须达夫妇顿时只觉得财富如幻化,便恳请佛陀为其说法,于是佛为其宣说四谛,二人即得道果。

  由于须达夫妇毫无保留的供养,蠲舍贪着烦恼,因此所有的业障也在当下一念至诚心中消除,故能证果、得解脱,可见供养的功德不可思议,于刹那间具足无量的福报。

  仔细检视我们的日常生活,其实真正所“需要”的物质并不多,往往所“想要”的东西无有穷尽。孩童时期,总觉得玩具永远不够玩;学生时代,总认为手机、电脑不够炫;就业时期,总认为薪水、职位不够高;成家后,想要买车子、住豪宅。有了一百万,还想要一千万;有了一千万,还想要一亿……放任贪婪的心,产生无止尽的欲望,带来的只是更多的追逐与忙碌,终将招致身心的痛苦。经云:“生死疲劳,从贪欲起;少欲无为,身心自在。”唯有减少对名利财色的追求,革除对外在尘境的贪染,回归到清净与俭朴的生活,人生才能得到自在。

  佛法告诉我们,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,脚踏实地在因地上修善断恶,人生就会愈走愈光明。明代袁了凡以“功过格”躬行自省,终而改变自己的命运。儒家的“内圣外王”之道,亦主张欲修身、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,必须要从“格物”着手──“格”除心当中名利、财色、人我、是非等“物”欲,时时刻刻反省检讨内心的贪、瞋、痴,改过迁善,使这念心安住在善法上,修一切善,不执一切善,就能开创光明圆满的人生。




单元首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