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命的过程,就像一条流水,有的长、有的短。我们不知生命之水何时会干枯而消逝?环顾四周,我们每天都在面临生命的来来去去;当我们乍听到年轻奋扬的生命骤然离去,他那生命之水,转弯之间,倏然消失,只留下河底的一堆乱石。我们对生命意义的认知,再也禁不起无常的剥离,那年轻生命的消失,对我们的启发何在?庄子说:“朝菌不知晦朔,蟪蛄不知春秋。”了达生命的时序、相对的长短,纵使浪迹在宇宙大化之中,不惊亦不惧,是对于生命实相的练达。
有一天佛陀问弟子:“如何能够了知生命的存在呢?”有人回答说:“生命就存在于数日之间。”佛陀说:“你还不知道人生的真理。”佛陀又问:“生命的存在如何才能够了知呢?”这时又有人回答:“生命存在于饭食之间。”是的,生命如果没有物质的滋润,就会死亡,但佛陀觉得这个答案还是不圆满,说:“你也还参不透生命的真理。”于是又再问:“生命的存在如何能够确实了知?”这时有弟子回答:“生命存在于一呼一吸之间。”佛陀莞尔而笑:“你可以说已经了达生命的真相了。”是的,生命就在这一呼一吸之间,它的真义不是凭藉物质,也不是时间。前呼灭,后吸生,生命的现象就在呼吸的生灭之间存在。人只要呼吸存在,生命便存在;呼吸停止,生命也就如钟摆一般戛然而止。
呼吸,就是我们生命依持的气息,有出有入,有生有灭;然而,有几人能深刻地观照到气息的无常变换,进而体悟生命的真理呢?沩山老人说:“念念迅速,一刹那间,转息即是来生。”《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》云:一念中有九十刹那,一刹那经九百生灭。”念念只在一瞬之间生灭变幻,无常迅速,前念灭,后念生。一呼一吸之间,有多少念头生灭,生命便在这一段段的组合中延续,构成了自我;就像生命之流一样,一开始便注定了往前奔流的命运,直到终点。然而,凡夫不能深切了知无常生灭的道理,处处以为“我”是一个整体,处处执着有一个实在的“我”,殊不知生灭之中,“我”,不过是由一个个时时变化的不同个体所组成,不真实,也不是永远不变的。所以,心是无常,念也是无常,何况是出入息呢?自己是如此,其他的人,乃至动物,莫不如此。
当我们能够真正了知生命无常的本质──“人命在呼吸间”,有生即有灭,我们才能据此对生命有更深一层的认识与掌握。现代人迷昧于物质境界,对于我的存在,不能寻找内心的安顿,而希求于外在的妄缘,如养生气功、内丹导引、上师加持……不一而足。心外求法,道又何由可得?导师 上惟下觉大和尚曾开示:“如果我们能控制出入息,生死就能够作主。”“息”是自、心二字所组成,藉由事相上观照自己的呼吸,到理上观照我们的心念;从生生灭灭的气息观照,到生生灭灭的心念觉照,进而契悟有不生不灭的本心本性,从事到理,从方便到究竟。
法海法师曾问六祖大师:“什么是即心即佛?请师垂谕。”六祖答:“前念不生即心,后念不灭即佛。”前念已灭而不生,后念已生而不灭,觉性现前,心当在不生不灭之中,如能了达此心,便能如如不动。
生命,只在呼吸刹那之间。
这刹那间的一呼一吸、一吐一纳,便是当前气息的出与入,不是前,更不是后。就如同人的生命,此刻不论是眼前的得与失,面对的失意或悲伤,遭遇的痛苦或烦恼,一切都无法避免。人生,便在这样的一个个瞬间组成、延续,过去的已过去了,未来的尚未来,见法如幻,把握当下,如果前念、后念相续不断,便是自己绑缚住自己。“过去事已过去了,未来不必预思量,只今便道即今句,梅子熟时栀子香。”心,只在当下;能闻栀子花香,也只在当下。忽然,想起远年的一首诗:
不管走了多少步 还要再走多少步 只管当下这一步
不管念了多少佛 还要再念多少佛 只管当下这一佛
不管起了多少念 还会再起多少念 只管当下这一念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