幸福,是人人所希求的,沒有人希望痛苦,更沒有人希望與願相違。然而,追求什麼才能得到真正永恆的幸福?
首先,要了解什麼才是真正的幸福,有了正確的認知,才能有正確的人生方向及目標。古德云:「春有百花秋有月,夏有涼風冬有雪,若無閒事掛心頭,便是人間好時節。」沒有家庭、事業、經濟的煩惱;沒有課業、人際的壓力……只要沒有任何煩惱掛在心頭上,就是真正的幸福。
煩惱從何而來呢?我們所追求的,不都是為了得到快樂、得到幸福嗎?為何還有種種煩惱?現代人為了追求最新穎的觸控手機,不斷地勞累身心,努力賺錢;得到後,又有汰舊換新的隱憂,與他人互相比較的煩惱,甚至無時無刻還要擔心被偷竊……這些都來自於錯誤的認知,誤以為在財、色、名、食、睡上,可以獲得幸福,所以不斷地追求;卻往往在追求後身心俱疲,而且與幸福之路背道而馳。
禪,能夠指引我們就路歸家,獲得真正的幸福。所謂「禪者,佛之心」,佛之心,就是覺悟的心,懂得反省檢討、知恩感恩,就是禪心,也就是具足慈悲與智慧的心。能反觀自照的這念心,人人都有,不假外求。於日常生活中,依著這念能反觀自照的真心,不向外攀求,就是禪。古德云:「禪本平常,吃茶吃餅揚古道」、「若離世間,靜坐觀心亦非禪」,《楞嚴經》亦云:「狂性自歇,歇即菩提。」當我們放下向外攀求的心,歇息之處即是禪機,便能就路歸家,獲得真正的幸福。
某日,精舍的居士帶著兩個禮拜才返家一次的女兒,到百貨公司挑生日禮物;媽媽知道女兒很喜歡限量的布偶,但到了百貨公司時發現僅剩一個,媽媽看到女兒失望的表情而難過,但女兒卻笑著跟媽媽說:「沒關係!因為我應該感恩現在所擁有的,而不是一直看自己所沒有的。」母女相視,會心而笑,彼此都感到不被物欲束縛的快樂。在日常生活中,懂得感恩、知足的人,才是最幸福的。
《佛遺教經》云:「若欲脫諸苦惱,當觀知足,知足之法即是富樂安隱之處。」能知足的這念心就是戒、就是定、就是慧。具足了戒、定、慧三無漏學,就是禪;依此而行,人生便能抵達富樂安隱之所,得到真正的幸福。
孔子的弟子顏回,家中雖然很貧窮,但他安貧樂道,所謂「一簞食,一瓢飲,居陋巷;人不堪其憂,回也不改其樂。」孔子看到弟子顏回生活困頓,想幫助他,但顏回從不收取他人所贈送的財物,於是孔子用紙包了一錠金,放在顏回每天回家的路上,並在紙上寫了「天賜顏回一錠金」。顏回經過時,看到了紙包,打開一看,原來是一錠金,但顏回的心不為財物所動,將錠金包回去,並在紙上寫道:「錠金不富命窮人」,瀟灑自在地離開了。不為利益所動,就是「定」;不是自己該得的就不去取用,即是「戒」;不被白白獲得的財寶所迷惑,就是「慧」。
原來,這念心放下一切的追逐,始終保持如如不動,就是禪的智慧,就能定心、淨心、明心,獲得真正的幸福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