初初接触佛法的因缘乃是一位学佛的学长赠予一张木刻版《般若波罗蜜多心经》,由于平日甚为喜好古体印刷方块字,便从前至后念了一遍,边看边念出声,当眼见耳闻经文:“照见五蕴皆空,度一切苦厄。”心中生起对佛法的好奇心,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够真正度脱一切苦厄。
“色不异空,空不异色;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。”“不异”、“即是”这是何等境界,深觉佛法不可思议!“是诸法空相,不生不灭、不垢不净、不增不减。”至此,身心感到顿时清凉、平静,如甘露灌顶般充满法喜。“心无挂碍,无挂碍故,无有恐怖,远离颠倒梦想,究竟涅槃。”是极为殊胜的境地,虽不能至,心向往之!自此开启了一扇大门,引领自己走上学佛之路,祈盼早点明了甚深微妙法,并依此修行,以达到究竟离苦得乐、寂静涅槃──广大、圆满、无碍的境界。
《般若波罗蜜多心经》全文二百六十八个字,是六百卷《大般若经》的心要,亦是佛法的要义、核心。“佛说一切法,为治一切心;若无一切心,何用一切法?”八万四千法门,其根本就是一个“心”字。心乃众生本具,不假外求;但却执假为真,向外驰求而不知回归自心。于是流转三界,往返六道,吃尽苦头还无法回头是岸。苦哉!痛哉!大觉慈尊乃至诸大菩萨、诸贤圣僧,不忍众生苦,不忍圣教衰,大慈大悲、救苦救难,广演佛法,善开方便,三根普被、六道拔度,以期广度群灵,进登觉岸。 导师常言:“佛法以人为根本,人以心为根本,心以觉为根本。”《六祖坛经》亦云:“佛法在世间,不离世间觉;离世觅菩提,恰如求兔角。”当前的功课是要将佛法内化成为自己的坚固道心,藉教观心,从闻思修,信解行证,才能够得到佛法的真实受用;断烦恼、了生死、证菩提、究竟涅槃,生生世世发菩提心、行菩萨道,自利利他、自觉觉他,最终功行圆满。
整部《心经》的重点是在启发般若智慧,从始至终教示学人依着“般若波罗蜜多”,能破除一切我执、法执、空执,识自本心,获致觉悟,度越苦厄,以究竟涅槃为终极目标。《心经》最重要的关键就是经文的第一个字──“观”,即是返观内照,在甚深的般若智慧观照之下,照见一切诸法空相。“五蕴皆空”就是破除众生对色(色蕴)、心(受蕴、想蕴、行蕴、识蕴)二法的执着,自然而然“度一切苦厄”;众生从执一切法为实有的迷惑中顿悟觉醒,便不再为烦恼所困惑,身心得到清凉、自在、解脱。
在日常生活中,可以时时觉观色蕴实为虚妄假相,是因缘和合所生之法。色乃由地、水、火、风四大组成,如《佛说四十二章经》第二十章“推我本空”所云:“佛言:当念身中四大,各自有名,都无我者。我既都无,其如幻耳。”可运用析空观、体空观、因缘观、缘起性空观、如幻观等观行法门,重虑缘真,久之便能断惑证真;动中则是触物起照,返见、返闻,“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”,时时内省、反省、检讨、改正,觉察心中的烦恼,用般若智慧觉照,观空破执。
“性是空,相是假”不断地端正知见,持之以恒,定能“无明分分破,真如分分现”,契入本具的清净自性,原与诸佛如来无二无别,“在圣不增,在凡不减”,是这般如此“不生不灭、不垢不净、不增不减”,殊胜庄严的自性功德,人人都有一份。
若“真如不守自性”,觉性敌不过习气时,当思惟佛陀所言真理:“如幻、如炎、如水中之月、如虚空、如回响、如梦、如影、如镜中之像,如见达吉拔城(海市蜃楼)、如变化”此十空之喻,心依靠在清净解脱法上,与法相应,就能如实了知诸法空相,便放下执着心,安住本心本性。
《心经》所阐释的妙义乃是“空有不二”之妙谛,层层剥离对色蕴、受想行识蕴及十二处、十八界等我执、法执的障碍,乃至十二因缘流转相、还灭相,和苦集灭道四圣谛的因果与空性,并提升二乘至菩萨,再升华到三世诸佛的最圆满的境界(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,即无上正等正觉),从始至终,皆依“般若波罗蜜多”来观照自心,“以始觉之智照本觉之理”,时时刻刻觉察、觉照、觉悟,不得少为足,百尺竿头再进步,无明、烦恼、挂碍、执着、习气等一分一分放下,自性真如法身一分一分开显,到最后云开月现、万里无云万里天,如日处虚空,大放光明,照天照地;顿除妄念,悟无所得,原来一切皆是本具家珍,一真一切真,万境自如如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