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什麼要學習作菩薩呢?「菩薩」,並不是神話人物,也不是望塵莫及、虛無飄渺的一種境界。以佛法來說,一切眾生皆有本具的佛性,只要肯努力學習,建立正確的知見,每一個人都可以成佛、成菩薩。如《楞嚴經.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章》中描述:「爾時,觀世音菩薩即從座起,頂禮佛足而白佛言:『世尊!憶念我昔無數恆河沙劫,於時有佛出現於世,名觀世音。我於彼佛發菩提心,彼佛教我從聞思修入三摩地。』」證明每一位菩薩都是發菩提心,經過不間斷的努力與修行而成就。
所謂「沒有眾生,就沒有菩薩」,菩薩是在眾生當中成就。眾生因為貪、瞋、癡等習氣,沉迷於財、色、名、食、睡當中,常起惑造業,以苦為樂,所以沉淪三界,永無止息。菩薩則是悟到本具的佛性,往覺悟的方向前進,不僅自利,亦能利他;除了轉化、息滅心當中的無明、煩惱,亦修持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進、襌定、般若六度萬行以度化眾生,內心具足大慈悲、大願心。所以,「菩薩」是指志求佛果的人,是為利益眾生,求無上菩提,修諸波羅蜜行的大道心眾生。
《溈山警策》云:「彼既丈夫我亦爾,不應自輕而退屈。」很多人不敢相信自己具有與如來等同的佛性而妄自菲薄;假使明白「貪、瞋、癡當中即有金剛佛性」的道理,就能了解「凡夫心即是佛心」。譬如,大樹是由種子發芽而長成,然而,並不是每一棵種子都能長成大樹,必須要有好的外緣及內緣。除了種子外,還要有肥沃的土壤、充足的陽光、空氣、水等外緣搭配,才有機會長成大樹。內緣,即是種子自身,必須吸收陽光及所需養份,並且克服種種惡劣環境的考驗,方能成為大樹。所以,每個人本具的覺性是成菩薩、成佛的因,但必須靠自己在因地上努力,聽經聞法,依法修行,才能成就佛果。
古德云:「沒有天生的釋迦、自然的彌勒。」只要深信凡夫心即是佛心,以菩薩之願行為修行方向,去除貪、瞋、癡等生死流轉之因,並常存知恩、感恩之心,落實六度萬行、自利利他的目標,如此便是走在光明的菩薩大道上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