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上善若水。水善利万物而不争,处众人之所恶,故几于道。”翻开老子《道德经》,这是古代贤人以水之特性譬喻待人处事的哲言。而禅宗古德憨山大师,又是如何来看待的呢?大师说:“水之所以称善,贵在有利于天下万物滋润生长,却不会扬己争强。因为无争,所以能随方就圆,无可不可,唯处于下,不同世人皆好高而恶下。”所以谦虚不争之德为上善,如同水也,若有不争之德,自然能无往而不善。
历史中,也有诸多贤哲事迹可作为我们的典范。如春秋时代的蔺相如因功而为上卿,却为将军廉颇所不服,总找机会加以羞辱。但蔺相如深知国家之兴盛需仰赖百官间的和合,所以始终回避,不起冲突。这种以国事危急为先、私怨计较为后的态度,最终折服了廉颇,两人还因此成为刎颈之交。又如唐代的宰相狄仁杰为众人诽谤,君王问他想知道是哪些人所谏言的吗?他只说:“若是真过失,当尽力悔改;若君王认为不算过失,则非常感恩、荣幸。至于是谁诽谤,则不想过问,因怕忘不掉而记在心中。”因此更得君王的赏识。而清朝的宰相刘墉,虽贵为重臣,侍君侧二十多年,从不与人争、不与他斗,不求大功、不犯大过,无有结怨,平顺为官,终至八十六岁安详舍报。这些古代贤人之所以能成功,莫不是犹如水一般的处世哲学,即谦下与不争。
身处忙碌的现代社会中,各行各业竞争激烈,职场中的升迁问题常常导致种种分别计较、人我是非。面对这些问题,我们是被压得喘不过气来,还是能悠游自在于其中?职场,可以是为名求利的战场,也可以是广集福慧的修行道场,一切端看自心。
老子云:“居善地,心善渊,与善仁,言善信,正善治,事善能,动善时。夫唯不争,故无尤。”即是在职场上待人接物的最好方法,也就是安居于自己应处的地位,心要如深潭一般清澈平静,则能不为外境所扰;与人交往,要心存慈悲、仁爱之心,说话诚信,忠于职守,做力所能及之事,并且合理把握办事时机。若能怀着无争之心,进一步观察因缘帮助他人,以他人利益为优先,不仅能广结善缘,亦能增长福德与智慧。若能朝此方向努力,不仅能于职场中悠游自在,更能利益大众,广积福德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