曾经有人对“职业”下了这样的注解:“职业,是你不情愿,却又不得不做的事。”以如此的心念来看待职业,工作的目的只在谋求温饱、赚取薪水,就不可能以更乐观积极的态度,来创造更多工作的附加价值,这样是很可惜的,损失的其实是自己,为什么?仔细思惟:人的一生中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时间,是投入职场或是准备就业,如果能善加把握,藉由职场的因缘,为大众谋求方便和福利,既能自利又能利他,何乐而不为?
也许有人会质疑:职场的工作内容是刻板、既定的模式,如何能开创附加意义?首先,要以正向的心念肯定工作。曾有一位工头巡视工地时,看到几位正在砌砖的工人,于是询问其中一位:“你在做什么?”工人叹着气,回答:“为了糊口,不得已才来工地盖房子。”工头再问另一位工人,这位工人信心十足地将双手举向天空:“你没看出来吗?我在建造一栋伟大的道场!”即使做同样的事,但不同的心念,成就的事业、功德便大不相同,第一位工人,只看到眼前的现实,只想到自己,那么所成就的就是温饱;第二位工人,却看到了未来,想到了利益众生,那殊胜的功德自是无量无边。
事实上,职业无贵贱,行行出状元,古今中外举凡功成名就的人,最大的特点──总是多为他人着想。生意要做得好,要站在顾客的角度来考量:怎样才可以令对方更便利、更满意?甚至强调售后服务,终身保固。看似无利可图,无形中却建立起信誉和形象,自然有接连不断的生意上门。无论做什么职业,若能想着将工作的利益分享给更多人,自然能成就非凡。
宋朝宰相范仲淹,是一位时时想到君王社稷和百姓安康的贤臣良相,“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”,是其心旷达的写照,总藉着为官之便,来行仁民爱物之本怀。他向来乐善好施,为官俸禄较丰厚时,就购置一千多亩义田,用来周济亲族,使族人的生活不虞匮乏。驻守边境时,军中号令严明,竭力保疆卫国,令夏人不敢入侵;在朝任相,则竭尽心力辅佐皇帝,整饬吏治。范仲淹在<岳阳楼记>中提到:“居庙堂之高,则忧其民;处江湖之远,则忧其君。”更以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”为己任怀抱,总将国家、百姓之利喜苦悲摆在优先,使北宋进入强盛时期。
因此,无论是位高权重者或是处于基层工作者,都要把握职事因缘,修福修慧,利益大众,如同螺丝钉之于庞大的机器,看似毫不起眼,但一旦松脱或短少,后果不堪设想。个人对于公司而言,也是同样的道理,若能提振心力,扩展心量,不仅使工作更有意义,进一步还能影响他人,形成良善的循环。法界重重无尽,光光相照,成就的光明更是无远弗届,无量无边。
古德云:“一日之所需,百工斯为备。”处在现代化的今日,通常需要大众的合作才能完成工作;亦是大众在职场岗位奉献心力,精益求精,才有现在便利的生活。“人人为我,我为人人”,无论做什么职业,工作的当下就是在回报大众给予我们的一切便利和恩德;所以把握工作当下,亦是掌握菩萨六度万行的最佳时机,而自性的万德庄严便在无形中一点一滴汇聚成就!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