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一位行者在打坐時,見到一隻大蜘蛛來干擾,心中感到非常苦惱,故而向師父請教解決的方法。師父告訴他:「下次蜘蛛再出現時,先不要急著趕他走,記得在牠肚子上畫一個圓圈作記號。」這位行者果真照著師父的話,在蜘蛛的肚子上畫了一個大圓圈,出定後立即向師父報告。結果師父要他將上衣拉起,看看自己的肚子。一看,嚇了一跳!原來他所畫的圓圈,就在自己的肚子上。
人其實是活在自心營造的世界中,在虛擬的情境中喜怒哀樂、悲歡離合,卻執著地認為所經歷的感受是真實的,情願跟著感覺走,故而不斷輪迴生死;而智者能夠了達一切皆如夢幻泡影般虛妄不實,如露亦如電似地短暫虛有,心不再隨著外境浮動,而能安住在當下清楚明白、如如不動的覺性上,故能擁有解脫自在的人生。所以知見觀念不同,人生的結果也就不同。
所謂「春雨如膏,農夫喜之,而行人惡其淋漓;秋月如鏡,佳人喜之,而盜賊惡其光輝。」事物的本身並沒有所謂的好壞,而是由於每個人的習慣與分別心,賦予好壞的定義。當內心對外在境界有諸多感受時,不妨仔細想想,好壞只是相對的假名,我們所見的一切事相,都只是自己的虛妄分別,知道它是假相、假有,不執著它,就能脫離感受的束縛,回到真實的世界。
大多數的人都是被感覺所迷惑,執著自身感受的真實,卻忽略了一旦這些外境不存在了,取而代之的又是另一種感受,所以人的一生其實只是一堆感受的串連:好的境界,就生起快樂的感受;違逆的境界,就有苦的感受;若是遇到不好也不壞的境界時,心中還是存在著不好不壞的感受。不同的外境,感受就不同,皆是遇緣而生,又隨緣變化,緣聚故有,緣散故無,是生滅無常之幻相,虛妄不實。了達因緣和合的假相,就不會跟著感覺走,讓自己活在感官世界中,而會隨順這不生滅變異的靈知靈覺,擁有更寬廣的心靈空間。
孔子有一次站在河堤上,望著流去的河水說:「逝者如斯夫,不舍晝夜。」時光每分每秒地在流逝,即使再真實的感覺,也會因時間的沖洗而日漸褪色,沒有一件事情能夠暫時停留,完全不變,我們所認知的感覺,其實只是我們的回憶。《華嚴經》云:「心如工畫師,能畫諸世間。」眾生的心,由於執著世間上的種種境界,所以將這些原本虛妄不存在的事物,強加賦予有意義的外表與價值,而讓自己迷失其中。如果知道「濯足長流,抽足復入,已非前水」,世間的一切無不是剎那無常相續的假相流變,感受也是一樣地虛妄不實,放下對感受的執著,回歸覺性,就能得到真正的解脫。
從對待假、因成假及相續假中,了達主觀認知的感受只如鏡中像、水中月,本不真實,讓自己不再成為感受的奴隸,進一步觀察世間諸法也是虛幻無常的假相,而能在假有中積極地「宴坐水月道場,大作夢中佛事」,運用一切假有,廣行菩薩道,引領眾生成就一切善法、功德。
龐蘊居士說:「但自無心於萬物,何妨萬物常圍繞。」只要心不執取外在的境界,感受就不會隨之而起,如此處在任何的環境都能無入而不自得。了解感受的虛妄如泡沫般短暫且不真實,便能明白世間的名利財色,短暫如黃粱一夢,乃至從利他的菩薩行到成就佛道的過程中,明白一切出世法亦是虛幻,不可執著。這念心若能時時安住在覺性上,就能真正落實修行,成就佛智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