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生有许多梦想值得追求。对市井小民来说,温饱就是道理;对战乱劫火中的人来说,活着更是硬道理。但除了温饱与活着之外,我们还可以有精神与心灵上的追寻。莱特兄弟追求飞翔的梦想,让我们贴近蓝天;爱迪生的创造热情,让我们拥有光明。革命烈士用鲜血求仁得仁,卧冰求鲤的孝子感动天地。玄奘大师用冰雪坚定的求法愿力,让大法东来。孔夫子为礼求诸野的化世热忱,擎起了万世师表。而佛陀的逾城出家,探究生命真实,更带给人类文明璀璨与解脱的曙光。这些人的认真追求,造福了人群,也成就了自己。
生命的可贵,就在每个人都可以有追求真理的志向,使生命价值得到进一步提升。有人追求世间善法,积善修福,成就人天福报;有人志在出世间善法,上求佛道,下化众生,成就解脱,进趣菩提。导师 上惟下觉大和尚开示大众:“出世法不离开世间法;修一切善,放下心中的执着,世间法立即转而提升为出世法。”就在这一念善恶之间,十法界来去,足见知见之重要。然而,世人非但善法不修,反而多求名利,不信这是虚幻假名,生灭来去,迷恋其中。贪名者难逃毁誉讪谤,钱财总归“腐吏、盗贼、水、火、败家子”五家共有,终非己得。就算是苦苦算计,求来了妻财子禄寿,必随因缘聚散,一旦贪着其中,就有得失之苦。所谓“万般带不走,唯有业随身”,人生许多追求,终如泡沫幻灭,对生命价值没有助益,不仅浪掷有限命光,反因贪求作恶,增添祸业,贻误将来。由此看来,因为知见不同,所追求的目标不同,未来的业果亦不同。这显示人生的立志追求,须有智慧为导,方得不空过。
善法之欲,即是通往菩提道业之津道。是以菩萨为求利乐有情,广修善法,开创缘起,了知一切境界如梦如幻,故能不执着得失之相,藉着如幻的因缘,启迪众生本具的觉性。如此看来,“求”之一字岂有过乎?错在众生妄计得失祸福,执着其中,看不透世间的无常性,不能随缘知足,这就是苦的根源。《佛遗教经》云:“欲脱诸苦恼,当观知足。知足之法,即是富乐安隐之处。” 导师也说:“缘去缘来,缘生缘灭;得之勿喜,失之勿忧。”为何能无忧于得失呢?当知得失皆由因缘,正确努力是内因,外具善缘是福德,因缘和合方得成就,成事岂靠一个人孤因寡缘能为?若福报善缘不够,诸事本来难成,所以要懂得检讨反省改进,常怀感恩之心,“得之我幸,失之我命”,如此面对无常的生灭,就能坦然接受,随缘尽份,这正是识达因缘的知见力量,帮助我们远离得失心之患;烦恼执着熄灭了,才能认清自己真正需要什么。
世间所追求者,不外乎流行,何况世间的价值观始终未有定论。环肥燕瘦,各凭所执;河东河西,常在迁变;求来的幸福,终有失去的时候。在无常中求好求坏,始终弥补不了心中的空虚苦楚。只有进一步体会到苦乐由心,不在于外境,这样我们才能从物质的追求,更深入到精神与心灵世界的落实。从佛法的角度来看,没有妄想烦恼的当下,一切幸福美好都是现成的。古德亦云:“春有百花秋有月,夏有凉风冬有雪,若无闲事挂心头,便是人间好时节。”无求之道,又岂是真的百物不思,万事不为?实是不迷也。若能放下世俗厌羡的眼光,坦然面对自己的起心动念,那追求的背后第一因,是妄想、贪婪、傲慢,还是自己清明的心愿,再来看看世间因缘,想想我们这辈子该作些什么?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