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代多元化的社会,人与人互动频繁,难免会有磨擦,磨擦中所生出的火花,可能有正面的提升,也可能有负面的影响。应对进退、拿捏分寸是否得宜,都是为人处事的关键。
人与人之间的纷扰从何而来?是因个人意识的认知差距,所以在意见分歧、互不相让的情绪反应下,产生了分别、取舍。与人争执的结果──就是心怀恶念,时时与人结怨,而不能和气融融。很明显地,烦恼是由这念心所产生。古德云:“君子所贵乎知进退存亡,而不失其正也。”人的负面情绪反应,有时是怒而不言、记挂在心,有时则是怒目相对、拳脚相向,这是因为不能“忍”而产生的结果。《佛说四十二章》提到,忍色忍欲难、被辱不瞋难、睹境不动难。为人处事要有谦卑、忍让的胸怀;就修行来说,则要收摄六根,藏六如龟。所谓“一念瞋心起,百万障门开”,与人相处时,要经常在这念心上用功,在应对进退之际,能够忍一时则风平浪静。
对于事物上的看法不同时,要从正面思考,少争一时之快,就能感到宁静与平和。古德云:“忍一句,息一怒;饶一着,退一步。”就如弥勒菩萨“大肚能容天下事”,在处事进退中,学习能放下、又能提起,心平气和,寻求和谐的处世之道,是修行的一门重要功课。
生活空间若要开阔,在于“忍”。所谓“忍一时之气,免百日之忧”,进退合乎法度,人与人共事都能圆满。人事之间若有相违背时,则各退让一步,以同理心站在对方的立场着想,进一步将心安住于“中道”上,如《中庸》云:“喜怒哀乐之未发,谓之中。”安住在这念能明白作主的清净心上,就能找到寂静安乐、无限宽阔的人生大道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