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如是因,如是果。”这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一句话,也说明了佛教所说的“因果法则”──要有什么样的结果,就要在因上努力。因果法则的范围包含万事万物,并不是不承认就不存在。唯有了解因果法则,才能建立正知见,作出正确的行为,如此才能解开命运的密码,建立美好的人生。
我们可以从佛法的四圣谛和十二因缘了解因果法则。四圣谛,即是说明苦的来源是由“集”而来,而集就是由不正确的知见与思惟(见思二惑)所造成,所以说“集”就是因、“苦”就是造作后的果。再从“道谛”与“灭谛”来看,佛法是属积极性、创造性的,它能改变我们的命运。“道谛”是藉由薰修佛法,建立正确的知见,进而帮助他人、利益大众,这就是在当下创造未来“善的结果”。灭谛则是道谛究竟的“果”,它是众生本具的清净心,修行上来说就是清净的涅槃境界。所以从四圣谛来看,佛教的因果观念并不是宿命论,若能依照佛陀的教法来修持,命运是可以改变、创造的。
佛陀时代,有一位贫穷女子名叫难陀,她听到舍卫城的王公百姓要燃灯供佛的消息,觉得能逢佛陀住世,非常难得,于是也兴起点灯供佛的心愿。但因难陀过去少植善因,今生非常贫穷困苦,即使想要供佛,也没有余力。但是难陀的愿心非常坚定,她用好不容易乞讨来的一文钱,虽然只买到最粗劣、极少量的油,但至诚恭敬的心并未因此而减少。难陀长跪供养佛陀时,想到自己的贫穷苦难,更想到所有在闇夜流转的众生,所以心中许下心愿:“愿此光明照彻十方,令一切有情皆得出离生死苦海,得无上大乐!”
随着黎明到来,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!精舍中不论再珍贵的油灯,都耐不住长夜而油尽灯枯,或者是被目连尊者所吹熄,但唯独贫女的灯,纵使目连尊者以神通力也无法将它熄灭。目连尊者非常惊讶,于是去请示佛陀,佛陀表示:“供养这盏灯的主人发了救度众生的大愿,即使引取四大海水来灌注,也无法将之熄灭。这是一盏用至诚大愿点燃的灯,由于至诚恳切,所以灯明无尽。”此时,难陀再度来到精舍,虔诚恭敬地顶礼佛陀。佛陀知道贫女发了无上道心,便为之说法,并授记:“二十劫后,你将得作佛,广度众生,名号灯光,具足十号。”因为贫女诚心点灯供佛,发了救度众生的大愿,所以才成就未来成佛的果报;假如贫女没有点灯供佛,即使用完仅有的一文钱,还是非常穷苦,既无法增长福报,也不会发起度众的大愿,更不会有佛陀为其授记成佛的因缘。
隋朝智者大师的哥哥名叫陈针,他在四十岁时遇到仙人张果老,被告知其阳寿将尽,便去找智者大师想办法;之后,照着大师所教,修习小止观法门及禅坐功夫。隔了一段时间,张果老又遇到陈针,就问他:“你怎么没死,是服了什么长生不死药吗?”结果张果老听了陈针修持的方法,表示:“佛法真是不可思议,能起死回生。”
因果关系是不容否认的,亦如在科学研究上,也是由结果去探究成因,如此才能在因上作好掌控。又或者,求学过程中若没有努力用功,就无法增长智慧、博学多闻。所以,修行学佛若没有在因上用功,要想离苦得乐、成就佛道是不可能的事情。佛法讲:“欲知过去因,今生受者是;欲知来世果,今生作者是。”唯有了解佛法的道理,在因地上努力,才能真正改变我们的命运,开创光明的人生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