僧伽是三寶之一,為梵語的音譯,華言義即和合眾。《大智度論》云:「眾多比丘,一處和合,是名僧伽。」而《律鈔》中對僧伽的解釋是:「此云和合眾。和合有二義:一理和,謂同證擇滅故;二事和,別有六義:戒和同修、見和同解、身和同住、利和同均、口和無諍、意和同悅。」同時鳩摩羅什大師云:「欲令眾和,要由六法:一以慈心起身業;二以慈心起口業;三以慈心起意業;四若得食時,減缽中飯,供養上座一人,下座一人;五持戒清淨;六漏盡智慧。」是故僧肇大師云:「非真心無以具六法,非六法無以和群眾。如眾不和,非敬順之道也。」在在說明僧團就是要和合。
由此可知,唯有和合,僧團才能興盛,大眾才能安心辦道,道業才能成就。如同一個人的力量再強,也比不上眾人團結的力量。一個團體若有共識,就能團結;因為團結,就能產生力量,面對境界就能無所畏懼。因此,不管是家庭、社會、國家、乃至道場,就是要和合團結,作為穩定發展的要素;沒有和合團結,彼此之間沒有共識,就會產生掛礙,乃至於懷疑、猜忌,進而互相排斥,那麼整個團體就會分崩離析。
在僧團中要如何做到和合的境界呢?導師 上惟下覺大和尚曾開示大眾,共修是讓僧團達到和合最殊勝之方便法門。平時大眾各自負責坡務、各自用功,透過共修的力量,藉由眾人的虔誠心、專注力,收攝心念,朝正向發展。譬如早、晚課誦,大眾在禪堂裡誦念、經行、打坐、懺悔,身口意三業一致,和合一心,能更增功德。如此,大眾心念趨於一致,用功辦道,僧團自然興盛。
佛法云:「大眾薰修希勝進,十地頓超無難事。」揭示了共修的力量不可思議,既能自利又能利他,讓心念時時靠在佛法上,沒有妄想顛倒,能清楚明白作主;再者,能使我們的心量廣大,面對任何境界都能以冤親、物我平等的心念對待,頓入菩薩、如來境界。期許大眾透過共修,互相砥礪、增上,攜手走上菩提大道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