制心一处则定
文/见谌法师

  人类自有知觉以来,透过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来感知周遭的世界,从而建立自我存在的价值与意义。所以我们一直是活在外在的现象之中,也常受其影响,左右我们的判断与想法。一旦「心」落入自认为真实却虚幻的世界中,就可能无法作主而随其迁流,执此失彼,所以说:「夫生死交谢,寒暑迭迁,有物流动,人之常情。」(僧肇《物不迁论》)如果我们能不受外在事物影响,「心」的作用力将有无限的可能。

  目前有许多儿童心理学家都在研究儿童不能专心的原因,以帮助儿童学习成长。归结起来,造成不专注的原因有很多,目前社会的物质发展、声光科技的影响及生理因素,有物流动的现象造成物化社会。人的欲念增高,但耐心程度却荡到最低,脾气变得暴躁,对他人冷漠、不关心,这些都是现代人的病源。

  东汉时代著名的经学家郑玄,年少时跟随老师马融学习。老师在讲学时,时常于堂后安排歌舞伎乐以助讲兴,同学们不时因乐音动听而向堂后张望,唯独郑玄一心专注,不为所动。马融如是观察这位弟子十年,知道他将来必定有所成就;果不其然,后来郑玄成为东汉「五经郑司农」的注经大儒。

  东汉宁帝时,管宁与华歆常一起用功读书,但华歆却常不由自主地被门外经过的车马所吸引,管宁见华歆易受外境所诱,知其心不正,愤而割席与之绝交。在历史上,华歆果真是趋炎附势、见利忘义的小人,而管宁却有「或为辽东帽,清操励冰雪」的高超人格。

  我们每个人从早到晚有八万四千个生生灭灭的念头,随着外在尘境而起起伏伏,亦如《佛遗教经》云:「譬如狂象无钩,猿猴得树,腾跃踔踯,难可禁制。」根、尘相接,其心则乱。导师 觉大和尚开示大众:「于理不生分别,于境不生贪爱。」于理不生分别,是就心性理体而说,即所谓「知见无知」;于境不生贪爱,则是依用而言,正如「百花丛里过,片叶不沾身。」所以知境虚幻,而不因为欲念所牵,知幻即离,离幻即觉。六祖大师在《坛经》中明白开示:「外离相为禅,内不乱为定。外若着相,内心即乱。」直指若能远离外在一切变化造作之假相,便能达到一心不乱;不乱就是定,便能制心于一处。

  在佛法中,佛特别告诫比丘当学三事:「修一切善法、增长福德,广学多闻,修习禅那。」所以禅定是出家众本所应学,能令心不散乱。制心一处,便能了知世间一切生灭法相,无所求亦无所执,摈弃攀缘之心,舍诸放逸,则能息灭苦本。所以修行学佛之人,若能于禅定之中知其理而制其心,专心致志,不论在学业、事业上,皆容易成就。而出家人制心一处,心不攀缘颠倒,在生灭心中契悟不生不灭之性,精进无为,则道果必成。



单元首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