認識無常
文/見寅法師


  月有陰晴圓缺,人有旦夕禍福。不惟佛法說:「世間無常,國土危脆。」古來人們對無常的感受,更是特別深刻,有道是「天下合久必分,分久必合。」這就是世間的無常。

  歷史的無常,帶走杞良,也哭倒孟姜。萬世一系的夢,於今安在?捲起的金戈鐵馬,踏碎許多家國的心情,而一灣淺淺海峽,也成了數十年感傷。天下的分分合合,為何總伴著顛沛流離的滄桑?

  天地間的無常,載舟又覆舟,但任憑江山多嬌,不敵人間一貪婪。是以冰山可融,穹蒼可穿,山川疲憊,彩雲無妝;原是天地的苦苦顫抖,人間枉稱災殃。無情是水火,慳吝是饑荒,猜忌是瘟疫,癡迷是風浪;有形天災雖可怕,最無常的是人心,無明業風,讓人防不勝防。

  世人常求,妻財子祿壽,福澤綿延,代代相傳。然而森羅萬象,尚且不免潮起潮落,而春霜曉露,又豈長久?人生無如生老病死,好夢何異聚散別離,風流得意之事,一過輒生悲涼,所有的美好,都不能倖免無常。若人們捨不下虛幻的幸福,看不開個中的無常,人生將如水中撈月般荒唐,若夸父追日般地悲壯。

  無常為殃,如影隨形,人們卻常矇眼不見。也許世人會問,就算洞悉了無常,對人生何益,不啻向窮人討債,苦上加苦?或許人們真的不了解無常,只看見命運多舛,卻不見業力牽絆;見到了境界變異,卻不覺我執虛妄。但若能洞悉自我,元是虛妄,就算是山河變色,何曾有受苦之人?我既都無,一切欲求,豈非都是虛妄?

  上課時,我們討論《四十二章經》「生即有滅」段,佛陀問弟子們:「人命在幾間?」我們對自己生命的掌握有多久?弟子回答:「數日間。」大概沒問題吧,說是數日,恐怕沒人會覺得自己短期內會遭逢不測;誰不曾殷盼著連續假期,計劃著明日的約會?別離之時,我們總說後會有期,以為平常的日子會延續下去,這就是我們不自覺的常見。可是,「花是去年紅,髮是今年白」,天有不測風雲,人有旦夕禍福,當同學會的人丁逐漸稀疏時,就有了「訪舊半為鬼」的感傷;非得「樹欲靜而風不止,子欲養而親不待」,才能珍惜親恩。如果我們的下一站都是幸福,那幸福的下一站又是什麼?

  所以,連活個幾天都不能有把握,人命在幾間呢?弟子又回答說:「飯食間。」想來像吃一頓飯般短暫的時間,總可以平安度過吧!俗諺:「吃飯皇帝大」,誰能來打擾呢?美食當前,我們不也是看著菜單,從前菜,想到飯後的甜點,期待一頓豐盛饗宴。可是怎能料到,一通電話就會改變了一切美好;不經意看了鄰桌一眼,也許惹來麻煩,乃至菜鹹了、減料、出菜慢了,心情突遭迥變。小兒尚有噎食之苦、鯁刺之痛;大人幾杯黃湯下肚,更惹災殃。就更不用說那鴻門之宴,古今歷然;螳螂捕蟬,黃雀在後,若知生命此刻無常,刑前死囚這飯,怎生嚥得?

  是以,連吃飯這麼短暫時光,我們都擺脫不了無常糾纏,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,所謂「團圓」這一頓飯,世人都以為可以吃很久啊!

  那究竟,人生能作主的命光有幾許?就算長命百歲,大多數時間都夾雜著不實際的想像欲望。人命在幾間,佛陀弟子最後答說:「在呼吸間。」只能像呼吸這麼短暫的瞬間而已。也許,這一吸一進,短短數秒間,是我們自覺得可以掌握的。可是對於在加護病房的患者來說,這幾秒是拚了命爭來的,「長喘連胸急,短氣喉中乾」,這一口氣吞了下去,還不知有沒有下一口在?所以,連這麼短短數秒,我們都不一定能有把握,何況生老病死,更是人生必經之途!

  「諸行無常,是生滅法,生滅滅已,寂滅為樂。」如果是真實的存在,就不應該幻滅!但人生不論長短,終究會生滅,正是黃梁一夢。如果連生命都瞬幻如泡影,再多的「鑽石恆久遠,一顆永流傳」又有什麼用呢?

  認識無常,不是杞人憂天,無病呻吟,或擾人清夢,讓人悲觀消極,而是為了看破無常,對自己的生命真相要有負責任的看法。看看離開生滅的外相與虛幻恐懼的心念,還有什麼是真實不變的存在?

  觀察生活周遭,乃至我愛、我執的一切人事物中,都是無常之相,本來就遷流不息,非是今日始見始然。人活在自己的感覺當中,以為實有,故有得失,心欲所趨,苦不堪言。而諸相的無常變化,剎那剎那間瞬幻,有如靜靜的河流,看似平靜,實則川流不息,每個切面片斷並不連續,每一瞬間的因緣組合都不一樣,只因我們的錯覺,串連成戲,就像空氣般自然地存在我們身邊。

  認識無常,可以體會一切人事物的真相,如夢如幻、如泡如影,隨因緣起滅呈相,連最依賴深信的自我,及看似最真實的苦樂覺受,都是我們的妄想分別堆積而成,森羅萬象若似實有,正是我們心念上的錯覺,如海市蜃樓般讓我們著迷,若電影般地讓我們入戲。

  如是觀察,就能重新思惟人生的存在價值,對生命的真諦就有積極的意義。從無常中,學到了珍惜有限的命光;從無常中,看到自己心念堆積出來的不實感受;從無常中,放下讓自己不捨的貪愛執著;從無常中,看到讓自己把手捉空的迷苦,這就是觀行的力量。遭逢巨變時,且觀無常,今日不現前,來日亦為患;當思因果,如酬宿殃。欲念橫起時,常念無常,就能生起抉擇智慧,清明在躬。若能從諸多生滅因緣中,體會到其中仍有不生滅的靈明覺性,不會隨生滅塵境而去,這就悟到我們的本具自性,這裡才是我們安身立命之地。不迷自性,就能遠離一切癡心妄想,真正遠離水火風災的生滅苦難。



單元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