無常與真常
文/見寄法師


  《無常經》云:「生者皆歸死,容顏盡變衰,強力病所侵,無人免斯者。」這段經文將人的一生都說盡了。自古以來沒有人是不死的,即使是活了八百歲的彭祖,最後終歸不免一死。從生到死的過程中,人的色身也是一天天變老;在此同時,很多疾病也隨著年紀的增長慢慢浮現,甚至突然奪走性命。正如《楞嚴經》所說:「我觀現前念念遷謝、新新不住,如火成灰漸漸銷殞,殞亡不息,決知此身當從滅盡。」「世尊,我昔孩孺膚腠潤澤,年至長成血氣充滿,而今頹齡迫於衰耄,形色枯悴。」正是說明一個人從生至死、從少變老的一種情狀。

  如果「無常」是一種常態、是一種不可逆的現象,生生世世都是如此,那麼人生還有任何意義嗎?也許我們可以從佛法所說的四聖諦道理,或是祖師大德的言行公案中找到答案。「知苦斷集,慕滅修道」,就是知道無常的現實及其所帶來的痛苦後,為了不讓苦果繼續發生,於是不再種下惡因;同時知道這一生業果已經成熟,死亡是必然的事,自然要修道,學習祖師大德開悟證果,生死自在。「多難成其志,無難喪其身,得乃喪之端,喪乃得之理」,一個「無常」生死苦難,擺在我們面前,我們才會重視它,進而產生出一種想要突破的動力,化危機為轉機。

  過去佛陀在精舍和波斯匿王對談「無常」的道理,波斯匿王說:「人看似從少至老,如果不覺察的話,似乎是寒暑遷流,就變成這樣。若真的要說,就是一段以十年為期限的衰老過程。但是我又細細觀察,好像每年、每月、每日,甚至剎那剎那念念之間皆不得停住,換言之,時時刻刻都在變化。」於是佛接著問:「那麼國王三歲看恆河水和六十二歲看恆河水的心時,是一個還是兩個?」國王回答說:「我看恆河水的心是同一個。」從這則公案我們可以了解,這就是導師 覺大和尚常教導大眾的:「師父說法、大眾聽法的這念心就是。」能知能覺的這念心,即是不生不滅的覺性、不來不去的如來自性。

  「居安思危」、「杞人憂天」看似正反二面的形容詞,其實都是對於「無常」的擔憂,但為何會帶給人不同的感受呢?古德云:「中無主不立,外不正不行。」換言之,「居安思危」是心中有定見,知道危機來了如何處理,自然有一種泰山崩於前而面不改色的氣魄。而「杞人憂天」則恰恰相反,心中六神無主,整天惶惶不安,一有風吹草動即聞風喪膽。修行又何嘗不是呢?我們是否有這樣的定見,能知善知惡,了達三世因果、緣起性空道理。故《金剛經》云:「以無我、無人、無眾生、無壽者,修一切善法,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」體認三輪體空的道理,則應時時提醒自己從事相回歸到理上,在心上用功。



單元首頁